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临沂玉龙湾小学教师管理制度
2023-10-10    点击数:  
 索引号  lsqlyyulwxx/2022-0000027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玉龙湾小学  发布日期  2023-10-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沂玉龙湾小学教师管理制度
索引号: lsqlyyulwxx/2022-0000027
发布机构: 临沂玉龙湾小学
公开目录: 规章制度
发布日期: 2023-10-10

第一章上课

一、教师必须按时候课、上课、下课,不得迟到、课中离岗和早退。

二、上课时间不允许待客(特殊情况除外)。

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务处安排的课程表上课,不得私自改动和调换;如果确需调换,需经教务处批准。否则,按缺课处理。

四、教师请假后,必须与教务处安排的代课教师进行当面交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当面交接,也必须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接,如果不按规定进行交接出现缺课或迟上课现象,按缺课处理。

五、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绝不允许无教案上课。否则,按缺课处理。

六、教师上课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七、教师上课时要文明施教,做到衣着整齐大方,不穿奇装异服(包括穿拖鞋、露肩衣服、短裙、短裤等),否则,停课待岗。

八、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九、教师上课必须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否则按考核细则扣分。

十、教师上课期间,绝不允许派学生离开教室去做别的事情,更不允许让其他教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补课。

十一、绝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二章 说课

说课是指任课教师从教育理论高度,对已备好的课或已上过的课进行概述,以表明对教材的理解情况,是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总体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的依据。

1、教师在上研究课后或集体备课中要求说课。

2、说课的目的在于对上课或备课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过程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说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群众性的教研活动,要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清晰地反映出教学系统的内在联系,反映出反馈与控制的过程。

4、说课要有说稿。将说课的材料系统化,形成说课稿,包括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等。

5、教师说课的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有感染力。

6、说课语言要精炼、严谨、准确,有示范性。

第三章 评课

一、评课时间:

及时评课。在科组长、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当天评课,指定各年级的中心发言人,评议中要认真填写《教师公开课评价意见总表》。

二、参加人员:

参加听课的本学科的教师必须参加,未参加听课的本学科教师列席参加,参加听课的其他学科教师自愿参加。

三、评课方式:

评课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个别交谈式;②集中研讨式;③书面评议式;④师生互评式;⑤评委打分式;⑥自我评议式。

四、评课程序:

(一)学校调研课、校内外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等课型的评课程序:

1.课前准备

评课人员要在课前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授课教师的教案,了解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并熟悉评课量表,掌握评课的指标体系和标准。

2.专心听课

在听课过程中评课人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做到听、看、记相结合。听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与研讨;看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记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及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欠缺。

3.交流研讨

(1)评课前,授课教师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目标、思路、特点等内容进行简短的说明。

(2)评课教师根据课堂观察记录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研讨中要以课堂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恰如其分进行评价。要坦率交换意见,成绩要说够,缺点要说透。看准的问题要明确地、直截了当地指出。

(3)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针对授课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多层次、个性化的新的教学设计,以便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4.评课后,写出评课意见。

填写《教师公开课评价意见总表》交到教研室存档。

(二)个人随堂听课:听课教师要与授课教师及时研讨沟通,并将结果记录在《听课记录本》中,以备教研室检查。

五、评课标准:

(一)评价的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和“评价等级及分数”等三部分组成。

“评价项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六项(各项内涵在这里不作叙述,其具体内容详见评价量表);由于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分别给各项配有不同的“评价等级及分数”(见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可看作是母项目,“评价要点”可视为这个母项目的子项目。每个“评价项目”一般可若干条“评价点”组成,每一条又划分为A、B、C、D四个级,并分别绘出赋分。

评价量表中,每一条评价要点的要求,即为该条的A级标准,达到这个要求的可评为A级;大部分达到要求,但有不足的,可评为B级;基本达到要求,可评为C级,基本没达到要求,或有错误的,则评为D级。

(二)详细评课标准见《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六、注意事项:

1.评课要讲究方法。首先,应尊重讲课者的劳动。其次,要褒贬得当;再次,要主次分明。

2.评课时要注意兼顾整体。评课者要树立整体思想意识,应注意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评价一个教师课的好与坏,既要看当前的课,又要看平时的课,既要看上课,又要看教学成绩,不要听两节课就给教师教学水平下结论的片面做法,要做到全面分析,整体评价。

3.评课时要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评课应各有侧重。评课,有时可能需要对一节课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评价课的方方面面,有时可能只需要评价课的几个方面,甚至只需要评价课的某一方面。在众多“可评价内容”中,到底哪些是“应评价内容”,这要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的目的不同,评课的具体内容或侧重点也不同。如果是新教师,评他的课就应该重点评他的素质;如果是观摩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应该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一般的评课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项目。

4.评课在形式上应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导人。

第四章 备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工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备课环节

1、备“课程标准”。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备学生需求。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引导学生成功步入“最近发展区”。

3、备教学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知识背后隐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备有关教学网络资源。

4、备教学方法。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关注如何指导学生会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5、写课后反思。倡导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好的经验要提炼,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

二、基本内容

1、全册教材教学计划

(1)全册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

(2)学生知识基础情况分析(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3)全学期教学进度表。

2、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教学时间、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等等。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课题、课型、时间、教具、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策略、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

三、基本要求

1、认真研究课改精神、课程目标、教材、教参和学生。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等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2、体现课改的精神和阶段科研课题,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法学法、善于设计巩固或发展性练习、研究探讨教学艺术逻辑结构等)。

4、主要环节处要写清“教学策略”。

5、提前一周备课,撰写好教学设计。

6、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

7、各科教学均应备课。

四、备课步骤

1、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个人自备出思路。个人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学生,提出问题或设想。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集思广益。

3、集思广益通思路。

(1)“四定”:每次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在事先写出发言稿。备课时,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后,其他成员要充分讨论和研究。

(2)“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3)“五备”: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要包括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明确本单元、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型和相应的课前准备,研究本课的预习内容,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练习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4、博采众长写教案。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提倡个人备课过程中要注重实用性、多样性、针对性、创意性、学习性。

5、教后反思长经验。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6、协作备课。每月月末一周进行同一学科、不同学年组的备课。备课时,低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高一年级的教师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其进行指导,或者通过大家的交流与碰撞。

7、做好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8、备课流程图:

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 解决问题———→形成预案 分发教师——→结合实际 二次备课———→课堂实施 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六、检查考核:

1、教研组自查、互查。

2、校内或上级检查。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