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务联播
方城镇干部田”里好风光 宋家唐庄试种旱稻育新机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7-24
发布日期: 2025-07-24 效力状态: 生效中

“这苗长得真精神!”近日,宋家唐庄村的集体土地里,一片绿油油的旱稻苗迎风舒展,成了村里最亮眼的风景。这片稻田从播种到浇灌,从施肥到喷药,全程由村党支部书记宋立祥带领村两委和志愿者们亲手打理,这片生机勃勃的稻田,去年还是村民眼里的“头疼地”。

“之前种玉米,旱的时候浇不上水,苗都蔫了,到了汛期更糟,雨水排不出去,整片地泡在水里,最后玉米全涝死了,一年收成都打水漂。”村民提起去年的光景还直叹气。这片集体土地因为地势和排水问题,成了“旱涝不定”的难题地,种传统作物总难有好收成。

今年开春,宋立祥和村两委在地里转了又转:“不能让地闲着,更不能让难题困住。”他们查资料、问农技员,发现旱稻耐旱又耐涝,而且夏种夏收周期短,正好能避开部分汛期风险。“就试种旱稻!咱们先蹚路子。”

没有“指挥员”,只有“种田人”。从选种那天起,村两委成员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户,宋立祥带着大家翻地整畦,确保土壤疏松,播种时怕深浅不一影响出苗,几个人蹲在地里一点点调整间距,遇上干旱,他们轮流守在田边,用抽水泵引水浇灌,到了施肥、喷药的关键期,尝试采用无人机加人工的方式进行全面覆盖,志愿者们拿着农具逐行操作,连叶片上的小虫都不放过。

如今,虽然旱稻还没到拔穗期,但田垄里的稻苗已经长到近半尺高,根系扎实、叶片浓绿,一眼望去生机勃勃,路过的村民总会停下脚步,看着这片“干部田”忍不住夸赞“书记和两委成员是真干事,这苗长得比自家的都上心!”

“现在只是第一步。”宋立祥看着稻田说,“只要试种成功,我们就总结经验,下一步发动村民以‘集体+农户’的模式扩大种植,将村内300余亩水稻全部改种旱稻,让旱稻成为村里的‘增收稻’。”从会议室到田间地头,宋家唐庄村两委用沾满泥土的双手,种下的不仅是旱稻苗,更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这片长势喜人的试验田,正孕育着丰收的期待,也藏着宋家唐庄村的新希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