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行动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完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公众残疾预防素养,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提高残疾康复服务状况。
问:计划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领域 |
残疾预防主要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
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 |
1 |
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 |
— |
>90% |
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 |
2 |
婚前医学检查率 |
>70% |
>80% |
3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
>85% |
>88% |
|
4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0% |
>92% |
|
5 |
产前筛查率 |
>75% |
>90% |
|
6 |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
≥98% |
≥99% |
|
7 |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
>98% |
>98% |
|
8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90% |
≥92% |
|
疾病致残 防控行动 |
9 |
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
>60% |
≥65% |
10 |
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
>60% |
≥65% |
|
11 |
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 |
>2000 |
>3500 |
|
12 |
以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 |
— |
>80% |
|
13 |
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 |
>85% |
>87% |
|
14 |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0% |
>90% |
|
15 |
控制和消除重大地方病的县(区) |
>95% |
>95% |
|
16 |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 |
— |
≥90% |
|
伤害致残 防控行动 |
17 |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 |
— |
比2020年下降10%以上 |
18 |
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 |
80.1% |
达到85% |
|
康复服务 促进行动 |
19 |
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人数 |
— |
达到8人 |
20 |
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 |
— |
>80% |
|
21 |
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区) |
— |
>80% |
|
22 |
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区)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比率 |
— |
>60% |
|
23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 |
>90% |
>95% |
|
24 |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 |
>85% |
>95% |
|
25 |
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 |
— |
100% |
问:重点人员是那些人员呢?
重点人群是指少年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
针对重点人员除了增加科普知识宣传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对少年和儿童,主要采取的是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阳性病例召回、诊断、治疗、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
针对孕产妇,主要采取的是加强婚前和孕前保健、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
针对老年人,主要是持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落实《养老机构预防老年人跌倒基本规范》。
针对高危职业从业者,主要从完善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建设,做好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管理和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援预案,提高严重致残职业病患者救治水平方面。
问:在康复服务方面有那些内容?
在康复服务方面主要是从4个方面开展行动:1、加强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2.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3、加强长期照护服务;4.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