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看兰山 >> 正文

《农民日报》关注兰山区: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后劲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9日  点击:

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兰山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将项目资金向薄弱村倾斜,着力推进田间道路、水利灌溉、规模生产等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基层造血功能,夯实农业发展后劲,有效提升农田质量和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在兰山区落地生根。3月24日,《农民日报》对兰山区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后劲进行关注报道。

3月6日,走进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大闵庄村,数台工程车辆正在有序作业,几十名工人在修筑田间道路。站在田垄旁远眺广袤的田野,春风习习,一幅春耕图尽收眼底。

紧抓春耕有利时机,像这样热火朝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半程镇还有多处,分布在尚庄子、邓家庄、闵沂墩等12个自然村,“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规划初有小成。

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兰山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将项目资金向薄弱村倾斜,着力推进田间道路、水利灌溉、规模生产等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基层造血功能,夯实农业发展后劲,有效提升农田质量和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在兰山区落地生根。

“我们村是丘陵地,灌溉设施就一口井,土地高低不平,引水难,浇地难,要是不兴修水利,农业基本靠天吃饭。”说到这,邓家庄村民刘胜兵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而眼下,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解了这个燃眉之急。

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所涉土地总面积为1万亩,总投资额近1300万元,涉及农业人口8027人。利用石庄水库,建泵站将水引出来,利用原有的汪塘进行防渗加固后储水,配套新建移动泵站,埋设管道,将数千米之外水库里的水逐级引向田间地头。

今年,项目共新建固定泵站3座,移动泵站4座,配套水泵机组16套,加固蓄水池4个,新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31千米。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排工程体系,能新增灌溉面积7466亩,改善灌溉面积2534亩,年节约水24.4万立方米。

眼下工程过半,村民们打心底里高兴。“以前给桃树浇水难,如今建立了这么齐全的灌溉设施,真是太方便了,我打算上新品种,希望多多增加收入。”大闵庄村民彭振兰开心地说。

农田水利建设解决项目区水源不足的问题,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农田里的道路坑洼不平,这次还配套建设田间道路,“田成方、路成网”,水源和管网配套,让农产品长好的同时,顺利运出去。

今年,项目区内将大力推广优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据测算,5000亩桃园能增产650万公斤,还有3000亩海棠甜茶、800亩花生及小麦、玉米等多个农业项目增产,预计共能增值87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一千余元。不仅田间地头面貌焕然一新,更扭转了靠天吃饭的困局,农业生产底气更足、家底更厚。

上一条:中央媒体刊发:“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十名“外乡人”服务乡村振兴初体验 下一条:《经济日报》点赞兰山:废弃口罩闭环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