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兰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英娣。刘局长您好,欢迎您!
刘英娣: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区政府网站《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兰山区民政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政府网站: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立时代新风的大好事,是减轻群众负担的惠民工程、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文明工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工程.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刘英娣:2016年以来,我区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主动作为,以“为民惠民、减轻负担,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为重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移风易俗及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攀比浪费之风得到了明显遏制。为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自2017年8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骨灰盒及公益性公墓安葬等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全区5555位符合条件的对象落实了殡葬惠民政策,发放殡葬基本服务费用457.95万元。为深化惠民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实现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在市殡仪馆现场减免,切实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惠民殡葬改革推进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公益性公墓安葬,既能减轻群众的丧葬负担,又从根本上破除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开展。为加快推进公墓建设,区里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盐城、沂水、莒南等地专题考察学习公墓建设先进经验,同时深入镇街村居调研摸底,托清公墓底子,弄清建设需求。5月21日,召开了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推进领导小组,2019年全区规划建设14处公益性公墓,总规划面积187亩,穴位54800个,总投资4300多万元,现在已完成11处,10月底全部完成任务。
区政府网站: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民政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我区是如何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
刘英娣:我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3484户5578人,特困供养人员1056人,前三季度发放救助金2213.33万元。为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我局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积极作为,探索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新模式。一是严把城乡低保“申请、审核、评议、审批、公示”关口。重点抓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入户调查、民主评议、长期公示等关键环节,做细做实低保基础工作。二是不断提高救助标准。今年8月份,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200元提高到5000元;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780元提高到825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460元提高到6540元,实现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稳定高于省定扶贫线,确保救助对象兜得住、兜得牢。三是积极与扶贫部门对接完成兜底任务。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城乡低保对象1347人,特困供养人员165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摸底排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及程序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设立低保渐退期、完善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等方式,对靠亲属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支出型贫困家庭及时救助,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履行好“兜底保障一批”职责。四是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行动。分六个督导组对金雀山街道、银雀山街道、白沙埠镇、汪沟镇、方城镇5个镇街126个村、1259户在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对治理活动中发现的动态调整不及时、社会救助政策掌握不全面等问题限期进行整改。五是对全区完全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托管。制定出台《兰山区完全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购买服务实施方案》,在省市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区镇财政各投入140万元,对全区完全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农村特困人员实行统一招标、集中托管,实现特困人员供养方式转变,极大提升了不能自理人员医护、生活质量。现已入住88人,不能自理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47%,我区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推广。六是通过政策宣传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强化业务培训力度,增强党风廉政意识和政策执行力,今年7月3日在齐鲁园广场组织了“兰山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培训班”,各镇街民政办主任、村社区工作人员共计400多人参加,通过培训提高经办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区政府网站: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区民政局将从那些方面持续发力开展养老工作,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刘英娣: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兰山区在社会养老服务上,实行“区镇一体,资源共享,公建民营,系统连锁,医养服同步,多样化并存”临沂凯旋模式到得到省市认可、获全市推广。6月6日,汪沟镇敬老院和社会化养老机构签订托管协议,目前全区已有白沙埠镇、李官镇、半程镇、枣园镇、汪沟镇、银雀山街道6个镇街道敬老院实现医养结合,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盘活闲置养老资源,更好地为老龄人群服务,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前列。6月22日,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试运营,目前已入住老人99人,为老人们提供餐食、住宿、休闲、基本医疗等全方位服务。市级重点项目临沂凯旋智慧养老中心正式奠基。5月22日,兰山区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罗庄区、费县、潍坊市潍城区等各地民政局先后前来我区学习参观养老服务工作。全区现有养老床位2924个,在建养老床位1070个。
区政府网站:民政工作事事攸关民生,件件牵动民情。婚姻登记服务千家万户,今年,民政局在创建5A级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请您介绍相关情况?
刘英娣:今年以来,兰山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系列会议精神,以践行落实年活动为载体,以争创国家5A级标准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为突破,提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婚姻家庭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民政为民爱民的渴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搬迁至齐鲁园广场7楼,这是省内首次将政府部门服务窗口进驻城市综合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婚庆文化服务。入驻新址后,登记服务中心认真研究5A级登记处建设标准要求,与市局领导一起“走出去”学习创建经验,前往广州市白云区和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地学习。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与市民政局、区妇联、区团委、区司法局、齐鲁园文化广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联手打造,共建共享,制定了整套创建方案,积极配备各项软硬件设施,打造沂蒙特色婚姻登记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家庭家风,做到办 证与婚教一体,领证与传承文化同步。办公场所达2000平方米,设立了14个婚姻登记窗口、3个颁证大厅,配备14名志愿者提供婚姻家庭辅导,设有侯等厅、档案室、党建活动室等。设立婚检服务中心,为前来办理登记的青年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免费照相服务。6月18日,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婚庆产业婚庆文化高峰论坛暨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揭牌仪式。7月23日,为全省市妇联主席会暨破难行动现场推进会提供现场。8月7日农历七夕节,举办了隆重的集体颁证仪式,市委王玉君书记出席仪式并为新人颁发结婚登记证书。
区政府网站:非常感谢刘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刘英娣:谢谢主持人,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全区民政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