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
2011-02-28 点击数: | ||||||||||||||||||||||||
|
||||||||||||||||||||||||
|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6日在临沂市兰山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兰山区人民政府区长耿学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兰山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区上下奋发进取、合力攻坚、成绩卓著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和考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区各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市第一,全面小康基本实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3亿元(由于区划刚刚调整,文中数字指标均为区划调整前的情况,三镇划入后大多数字需重新规划核算),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3%,在2000年基础上超额完成“翻三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980美元,提前实现“过五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5亿元,是“十五”末的1.98倍,年均增长14.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1%,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年均增长19.3%。根据国家统计局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我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为95.86%,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型升级,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2.9∶45.9。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规模企业达到553家,比“十五”末增加181家;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培育膨胀骨干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利税过亿元企业达到11家、过千万元企业107家,被授予中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中国食品产业加工基地等称号。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完成上级下达的控制目标。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增加值达到217亿元,年均增长19.2%,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面推进批发市场搬迁、改造、提升,累计投资150多亿元,新建、改造市场90余处,新增面积500万平方米,实现了规模扩大、业态升级、效益提高、更新换代,成为中国市场名城,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市场格局。2010年批发市场成交额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1.1%。中国(临沂)市场贸易博览会、中国(临沂)人造板产业博览会暨国际贸易洽谈会等展会成功举办,会展经济渐成规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金兰、天源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迅速膨胀,辐射范围遍及全国,巩固了“物流之都”品牌。立足城郊优势,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市级以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把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动”和“城镇化主导”战略,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以水为魂,东部抓提升,西部抓突破,新区抓开发,城乡抓统筹,借势“一创六建”,全力打造“大美临沂” 标志区,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全省和革命老区城镇建设的一张名片。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3.5%,比“十五”末提高6.4个百分点。旧城旧村改造全面铺开,北城新区、涑河、大学、银雀山、金雀山等重点片区开发改造成效明显,农村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合村并点、大社区建设全面推开。五年完成拆迁面积1500万平方米,建设住宅楼1800万平方米,年均拆迁、建设300万平方米以上。城乡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沂蒙路、滨河路、大山路、海关路及老城区、北城新区等大批路网建成使用,完成硬化道路面积12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700万平方米;水电气暖和通信等设施日臻完善。改革城管体制,分级负责,重心下移,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扎实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和迎淮检查等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城市管理、财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政府行政职能加快转变。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义堂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土地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两保一挂”,严格土地管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区),被列入“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试点县(市)”。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10年进出口总额12.7亿美元,年均增长23.2%;其中出口5.78亿美元,年均增长22.4%。转变招商理念,突出招强引优,“十一五”期间,累计利用境外资金5.73亿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累计境外投资1.3亿美元,境外办企业44家。 社会民生加快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8元,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8%。新建、改造学校30所,“全省教育示范区”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多渠道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大幅提高。平安兰山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体育、老龄、妇女和儿童、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民生群众满意度稳居全市前列。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出台了《兰山区行政问责办法(试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增强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完善了政府集中采购、财政投资评审、人事编制管理、人员考试录用等制度,防腐治腐机制更加健全。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刚刚过去的2010年,更是全区上下奋发有为、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跃升至第18位,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县域经济半年和年度综合考评中均名列第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地位进一步提升和巩固。 五年来,全区共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法制县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区、社会文化先进区、对外开放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等省级以上荣誉107项,承办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乡村少年宫”建设现场会、全省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全省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等省级以上现场会30多次。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兰山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兰山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应对挑战、共克时艰、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回顾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正确研判宏观形势,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借势发展,用创新的思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用改革的办法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形成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必须始终以内涵发展、转型升级为方向,把上级要求与兰山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工业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以重点突破为方法,时刻遵循发展的规律特点,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到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在彰显特色中培育亮点,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必须始终以争先进位为目标,坚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区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团结实干,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必须始终以统筹兼顾为着力点,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注重做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始终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 在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一是宏观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周边地区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环境、资源等刚性约束更加严格,加快发展的压力较大。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三是作为中心城区,旧城旧村改造、新区建设、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面广量大,加大投入和加强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尽完善,事关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的就业、保障、文化、教育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财政保障能力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五是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压力感需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把兰山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从今年起,我们已经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区政府编制了《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已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二五”时期,是全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总的看,这一时期面临许多新机遇: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省会城市圈等板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积累着持续较快增长的巨大潜力。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宏观经济环境更趋复杂;鲁南经济带内各市县(区)在研发制造、商贸物流、金融投资、文化旅游、宜居环境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能源、资源、环境等发展瓶颈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结构层次偏低,特别是工业骨干企业少、主导产业缺乏竞争优势等对全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还将持续存在。 根据对当前形势和兰山实际的分析,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实施“中心城区带动、商贸物流拉动、科技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推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二三产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培育“区域经济龙头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宜居城市标志区、先进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和谐幸福新兰山。 “十二五”期间经济综合实力要实现显著提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就业、民生、稳定等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兴一方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职责,把“富一方百姓”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自我加压、高点定位,把握“全市当龙头、全省争先进、全国创一流”的工作要求,把全部精力用在干事业、抓发展、促和谐上,开拓奋进,积极作为,不断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富强美丽、和谐幸福新兰山的经济基础。今后五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实现“翻一番、两率先、三提升”的目标,即:全区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实现综合实力提升、发展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提升”。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着眼于新一轮产业发展布局,高起点对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高起点对接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改造提升第二产业,优化调整第一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着力培育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相互协调、高效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9:45.1:54,实现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新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批发市场成交额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 “十二五”期间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要显著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根本动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重点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竞争优势得到巩固加强。 “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要塑造新形象。根据临沂市城区“以河为轴、北扩东进、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按照“提升中心城区,优化布局重点镇,重点谋划大社区”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兰山区城镇发展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打造群众宜居宜业、幸福生活的空间载体。到2015年,基本完成城区64个城中村改造;62个农村大社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50%的改造任务;城镇化水平达到78%以上。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标准要求,加快推进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环卫、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式要得到明显转变。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开展节地、节能、节水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大气环境整治、固体废弃物治理、噪音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十二五”期间改革开放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依法保障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创新城乡发展模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实施开放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到2015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十二五”期间人民幸福指数要有大的提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落实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人。加强平安兰山建设,保持社会秩序长期稳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消防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9亿元,并力争突破950亿元和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1.2万美元。兰山将成为综合实力、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区域经济龙头区,成为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更加协调优化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成为城乡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城市标志区,成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进文化示范区,一个更加富强美丽、和谐幸福的新兰山将在鲁南经济带及淮海经济区中蓬勃崛起! 三、2011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开创新局面、力求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内涵发展上水平、转型升级求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主导、服务业壮大提升不动摇,膨胀总量,提升质量,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打基础、争主动。 本着积极进取、自我加压、留有余地的原则,并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1.4:47.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把工业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深入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促进工业经济规模膨胀、提质增效。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增加工业投入。以项目为载体,突出抓新上,重点抓技改,全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45个,重点抓好金锣屠宰和肉制品加工、诚丰金属科技100万吨精品钢板材等2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确保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1亿元,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提升。拓宽融资渠道,更多地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方式,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以创建全国优质板材产品生产示范区为重点,持续加大对食品、板材、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和机械加工、水表制造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其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新口径)达到405家,食品、板材、有色金属三大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污水处理、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广金锣污泥减量专利技术,扩大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和示范,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三是强化科技创新,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新港木业、华星机械、三禾永佳、凯源木业等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深化企业联盟标准建设,扎实搞好名牌培育,积极引导水表等区域性产业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力争新增山东名牌和市长质量奖5个。四是加快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发展平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快临沂工业园、金锣科技园和其他工业集中片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步伐,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金锣科技园规划布局,切实提高园区承载力和聚集力。加快推进临沂地产品加工园一期招商和二期工程建设,打造地产品加工基地,提高市场地产品占有率。 (二)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平台载体。发挥城镇化推动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集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继续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和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老城开发,新区拓展,镇村对接,城乡一体,全面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城乡住房建设。全年完成拆迁20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住房2.1万户、300万平方米。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继续抓好北城、涑河、商城、大学、银雀山等六大片区。把沂州路南坛片区作为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上下协调一致,全力予以突破。同时,重点推进羲之公园西片区、东风东关片区等27个片区拆迁改造,推动45个城中村改造,确保完成10个。依托义堂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这一平台,把以义堂镇驻地和屠苏岛片区开发为重点的西部新城建设,作为全区城镇建设的“一号工程”,集中人力、物力,全力予以推进,尽快见到成效。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李官、半程、汪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枣沟头芦河社区、白沙埠沂河滨河片区拆迁建设,力争每个镇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片区,启动和推进26个大社区建设,完成拆迁面积90万平方米,建设居民楼1.2万户、100万平方米。抓好27个农村大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搞好户型设计,严把质量标准,建设百年住宅。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路、气、水、环卫、公共绿地等设施,搞好功能配套,提高承载能力。重点打通白陶路、工业二路等,延伸北城新区路网,加快外环路构建,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城区重点对宏大路、开阳路等7条道路进行拆迁贯通,维护道路65条。全区硬化道路面积80万平方米。加快城区、镇区和主干道绿化建设及改造提升,加强居民小区和大社区绿化,全区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按照环保专项规划,筹建义堂污水处理厂,配套完善柳青河、大学等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20公里污水管网和16处分散治污设施,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排放体系。借助镇驻地改造、大社区建设,将燃气管网延伸到镇驻地和大社区,增强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城镇基础管理。以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发扬“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创城精神,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突出市容市貌、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五小”场所等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好“两城同创”的收官之战。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城镇责任区管理制度,以镇街道为管理主体,对城区、镇区及主干道环卫保洁、园林养护、道路维护和“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培育和养成市民良好的城市意识和公共卫生习惯,促进环境根本好转。 (三)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按照“发展提速、效益提高、层次提升”的要求,突出商贸物流的独特优势,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立足长远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科学规划市场布局,切实加强市场管理,努力打造品牌市场、外向市场、平安市场。重点建设华强水暖管件市场、兰田旧机电市场改造提升、华丰服装市场改造提升等20个项目,建设规模235万平方米,总投资43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专业市场集群。加快临沂国际商品采购中心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商城商品外向度。引导扶持市场主办单位、大型生产流通企业、市场大户到外地和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兴办市场,增强临沂商城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突出商贸物流消防安全,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创建平安市场。尽快完成商城股份公司组建,加快商城上市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临沂商城电子交易中心建设,推动临商网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经营模式,扩大网上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水平。整合规范小物流、小配载,提高物流行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重点支持金兰、天源等物流基地和骨干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实力强、层次高、经营方式先进的大型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业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发展会展业。加快临沂商城会展中心扩建改造,组建临沂商城会展公司,整合会展资源,培育会展品牌,促进市场繁荣发展。重点筹办好中国(临沂)市场贸易博览会、中国(临沂)人造板产业博览会暨国际贸易洽谈会、中国教育用品博览会等重点展贸活动,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会展品牌,培育门类多、辐射强的现代会展业,力争会展业增加值提高20个百分点。三是培育特色城市经济。围绕打造鲁南经济文化中心这一目标,发挥区位和商贸独特优势,以城市开发建设为带动,积极发展创意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休闲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巩固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大型城市商贸文化综合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培育发展贸易型、服务型、消费型城市经济。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以电视剧《大商城》、3D电影《孙子兵法》拍摄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用好“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进出口基地”品牌,培育出版印刷、文教用品、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基地。坚持文旅商一体发展,尽快完成商城3A级景区申报评定。积极打造现代休闲生态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城市目的地,重点抓好“五个一”( 一山、一岛、一园、一城、一区) 旅游项目开发,加强配套基础设施、旅游公益服务和旅游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加快滨河水上运动、水上娱乐和生态旅游长廊开发建设,继续办好书圣文化节等一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五是发展壮大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外包、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招引内资项目与外资项目并重、引资与引智并重,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借助外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全年到位区外资金10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60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一是加大招商力度。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区域,强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以企引商和资源招商,开展定点定位招商,切实增强招商实效。重点组织好上海、宁波、顺德、昆山和青岛招商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全年引进过千万元项目100个,其中过亿元工业项目10个。坚持把项目落地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项目靠上服务,一包到底,促其尽快开工建设。把扩大利用外资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和高端人才。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二是提升外贸水平。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争创出口名牌,扩大出口份额。采取以展促贸、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等措施,努力实现贸易市场和方式多元化。重点做好参加第109届广交会工作。三是扩大对外投资。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扶持资金,进行外向拓展、海外并购,推动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提升外派劳务层次。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积极申报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引导企业到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开发矿产、森林等能源、资源产品。力争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境外投资3000万美元。 (五)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工程。区划调整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空间增加。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农村工作要求,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立足城郊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当前严峻旱情,加快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二是壮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年内发展市级以上标准化基地5家,现代农业示范园2家,生态农业观光园1家。积极推进“三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支持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新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以上,新认证农业“三品”20个以上,发展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3种以上。积极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支持各类农业合作社发展,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积极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推进城区基础教育建设三年连建工作,完成老城区和北城新区学校改建、扩建和新建任务,有效解决上学难和大班额现象;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工作强镇街道创建和复评工作,强基础、上水平,尽早跨入“全国教育先进区”行列;加快推进区职教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全国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加快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争创“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用制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员全员竞岗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实行城乡统筹,统一标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坚持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善并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促进就业政策,巩固扩大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和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成果,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点抓好零工市场建设,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400元,集中和分散抚养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列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维护残疾人权益,加强残疾人托养工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政府补贴760万元,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并提高报销比例,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义堂、南坊、枣沟头、李官四个卫生院综合门诊楼建设;开展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食品药品检验监测中心建设,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实施“村村有”健身工程方案,举办全区第六届运动会。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区为目标,健全完善迎淮和创模长效机制,突出工业企业、扬尘、粉尘、油烟、尾气等污染重点,深化环境风险隐患企业排查整治,确保环境安全、生态优良。重点抓好十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实现能耗指标比去年降低3.66%的目标。发展绿色建筑,抓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严格耕地保护的同时,保障发展空间。提高人口和计生工作水平,突出控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重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持续稳定,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新理念,突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坚持“三调”联动、“六调”对接的矛盾化解调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兰山”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统筹做好档案、史志、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做好区划调整的平稳过渡。新的区划调整,是市委、市政府加快中心城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兰山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搞好新划入镇的工作交接、平稳过渡和经济发展,科学调整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区位、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更大范围内对资源、产业进行优化配置,统筹各镇道路、供水、供电、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对接,加快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带着责任、带着压力、带着使命,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各项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富强美丽、和谐幸福新兰山,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让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让兰山的发展一年更比一年强。 (一)解放思想,科学谋事。把开拓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动力,大兴求知之风,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推动思想解放。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的特征变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把思想解放的成效体现在破解制约因素、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新的跨越上来。始终保持立大志、创大业、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谋大事、谋发展上,将上级要求与兰山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抓具体、抓落实上,以开拓进取的闯劲、攻坚克难的干劲、紧盯不放的韧劲,全力推动兰山新一轮发展。 (二)真抓实干,高效做事。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建立完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严格工作目标责任制,各项工作分解量化、责任到人,重大事项跟踪问效、一抓到底,抢抓机遇一丝不苟、分秒必争。树立群众理念,强化公仆意识,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在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 (三)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深入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重视并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积极支持各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凝聚发展智慧,形成攻坚合力。 (四)从严治政,清廉干事。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扬清廉之风,树浩然正气。时刻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监察、审计监督职能和财政评审机制,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交易,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强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有效防范腐败发生。坚持不懈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更知肩负的责任重如泰山。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昂扬向上的斗志、务实拼搏的作风,和衷共济,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富强美丽、和谐幸福的新兰山而努力奋斗!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