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方城】驻村路上践初心:孙寨村第一书记用真心换真情 | ||||||||||||||||||||||||
2025-06-12 点击数: | ||||||||||||||||||||||||
|
||||||||||||||||||||||||
|
||||||||||||||||||||||||
驻村这两年,眼看着村里一天天变样,第一书记工作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他们常说:“咱多跑几趟腿、多操点心,只要能给乡亲们办成实事,再累都值!”这份掏心窝子的付出,也让村民们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自驻村以来,他们以“强班子、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在抓党建、暖民心、优环境的路上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实干之路。 “村子要发展,党员先站出来。”工作组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晨会例会等制度,每月组织党员大会汇报工作。在去年的新春茶话会上,工作组与村里的成功人士共商发展大计,带领村民、技术骨干赴外村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牵头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孙学刚记得:“第一次开党员大会时,孙跃书记说‘有事咱们摆到桌面上谈’,大伙儿都信他。” 党建工作的扎实推进让班子强了起来。两年间,村里新发展党员1名、转正1名,培养3名后备干部。在“四议两公开”制度下,集体规划不再是“糊涂账”,村民们指着公示栏说:“现在村里花多少钱、办什么事,我们一看就明白,心里踏实。” “孩子穿上新衣服笑得合不拢嘴,直问叔叔什么时候再来。”回忆起走访孤困儿童家庭的场景,第一书记眼眶微红。在第一书记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区关工委为老孙家的孙子孙女送去棉衣、书籍,爱心人士为村里两名困难学生捐赠学费2.4万元。70岁以上老人收到爱心企业送来的福利时,拉着他们的手说:“比亲儿子还惦记我们。” 民生关怀渗透在每个细节里。方城镇卫生院的义诊队每月进村,为村民量血压、做心电图;美德善行公益团定期为老人理发洗脚,感化子女回家尽孝;汛期时,志愿者服务队连夜转移受灾群众,送去米面物资。爱心人士孙士圳捐赠的124件保暖内衣和11件冲锋衣,让独居老人和公益岗人员在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以前村口垃圾堆成山,现在路边全是绿化带。”村民孙士勇见证了村子的蜕变。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开展环境整治,争取市林业局资金对主街道绿化补植,投资16万元硬化拓宽路面,4200平方米的沥青路让雨天不再泥泞。130盏太阳能路灯正在安装,村民再也不用摸黑走路。 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临沂书画家进村写春联,市柳青戏传承保护中心送来文艺汇演,“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让文明家风传扬。村路统一命名后,大伙都笑着说:“现在咱们孙寨村也洋务了,知名度都上去了!” “以前开会挤在破屋里,现在党群服务中心敞亮得很。”投资50万元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村民的“议事厅”。帮包企业捐赠的1000米排水管道解决了汛期排涝难题,500亩农田改造项目让“靠天吃饭”成为历史。文化健身广场上,孩子们嬉戏打闹,老人晒太阳拉家常,一派祥和景象。 “村民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卷。”翻开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日记,里面记满了百姓诉求与解决进展。从送物资到谋发展,从解难题到树新风,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如今的孙家寨村,班子强了、环境美了、村民笑了。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