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记”撬动“大平安”,兰山社区警务书记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 ||||||||||||||||||||||||
2025-06-20 点击数: | ||||||||||||||||||||||||
|
||||||||||||||||||||||||
|
||||||||||||||||||||||||
公鸡打鸣扰民,一大早胡瑞金便急匆匆来到华前社区,妥善解决了一起邻里矛盾;朱凤滨每次都按时参加兰诺社区晨会,开完会,他一天的工作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兰山区,34名身着警服的“社区警务书记”,主动融入基层,用“小书记”的力量撬动起社区“大平安”,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兰山区作为临沂市主城区,现辖102个城市社区、1266个居民小区,超过180万人口生活于此,90%的诉求集中在城市。面对城市基层治理这一复杂课题,兰山区积极探索破题之路:今年4月,兰山区创新建立全市首个公安体系化赋能基层治理机制,34名党员民辅警肩负“社区警务书记”的使命,开启党建引领“红色势能”与公安护航“蓝色动能”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新征程,为“首善之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01 破壁融合:从“局外人”到“自家人” 过去,社区治理与专业警务资源是两条线。为打破壁垒,兰山区创新推出“党员民辅警进社区担任社区警务书记”机制,推动党务、警务、服务“三务融合”,让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守护”。 这一机制,既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创新举措。在此机制下,社区警务书记们既是公安系统的专业力量,又是社区党组织的治理伙伴,他们主动当好深入一线的“民情员”,平安建设的“领航员”,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将社区警务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工作阵地向社区覆盖、服务事项向群众贴近。他们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工作优势,细致摸排社区邻里矛盾、感情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普法宣传、反诈宣传,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煤山社区警务书记王殿梓对此深有体会。他迅速融入社区,参加晨会、走访入户、建档摸排成为日常工作。像他一样,34名社区警务书记主动“搭天线”“接地气”:西苗庄社区警务书记邵明丽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宣传反诈和防范非法集资常识;在兰诺社区,朱凤滨通过与社区书记、网格员、社区居民高频互动,精准掌握社情民意;“有事找刘书记!”仅仅一个月,华城社区警务书记刘事达就从群众眼中的“局外人”变成了“自家人”,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 02 深耕细作:小警务撬动大平安 社区警务书记办公室在街头巷尾,在群众身边。他们每天处理的虽不是惊天大案,却都是关乎居民安全感、满意度的“关键小事”,通过深耕细作,用小警务撬动起社区大平安。 在矛盾化解方面,社区警务书记化身成社区“灭火队”。“俩邻居因为一棵无花果树被砍争执不下,闹起了矛盾。”接到电话,兰诺社区朱凤滨急火火赶到现场,见双方情绪激动,便让二人先坐下来,各自“说道说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说明事实,讲清道理,再加上一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安慰,双方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这边刚忙完,网格员又打来电话,隔壁小区一业主与邻居因借款上门讨债发生纠纷,让他赶紧去劝劝。又是一番情、理、法并用劝解,剑拔弩张的气氛慢慢缓和下来,最终两人自愿拟定了还款协议,重归于好。对处理邻里纠纷,“灭火队长”朱凤滨有自己的“妙招”:先让当事人冷静下来,再认真倾听,最后就是抓住症结,商讨问题解决办法,做好双方的引导和安抚工作。“邻里之间多是小事,只要真心对待,用心处理,大都能让小事不出楼栋,矛盾就地化解。” 在安全守护上,他们又化身平安“守夜人”。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平安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社区警务书记深入摸排辖区治安薄弱区域,积极组织辖区保安人员开展紧急事件处置、治安巡逻等实战训练,提升治安防控工作力度。华前社区胡瑞金组织保安力量强化巡防,对社区高层公寓逐层夜查;东关社区孙学峰协调城管、保安联勤联防,织密社区防控网络;书院社区陈明清组织校园安保培训,筑牢护学防线。 通过服务延伸,社区警务书记逐渐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朱凤滨首创“反诈茶话会”,以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讲述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提升居民防骗“免疫力”,使社区诈骗案发率骤降;胡瑞金临时当起“客服”,帮老人追回被误扣的电信费用。一张张警民联系卡被张贴到楼栋,让办理户口、居住证咨询等服务变得触手可及。“以前有事得跑派出所,现在民警就在家门口!”兰诺社区张阿姨的感慨,道出了服务下沉带来的真切便利。 03 协同共治:攥指成拳的力量 “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攥指成拳。”红盾社区英伦名嘉党支部书记管红娟道出了这一机制创新的核心。在社区,警务书记绝非单兵作战,其核心价值在于激活并串联起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推动“三务融合”,实现协同共治。 搭台唱戏,各方凝聚合力。兰山区明确要求街道要“搭好台”,社区班子要“唱好戏”,公安分局要做“强后盾”。桃源社区联合华润物业召开安全管理宣贯会,社区警务书记与物业、中介、短租经营者共商流动人口管理与安全防范之策;今年五一期间,陈明清联合书院社区工作人员在王羲之故居巡逻防控,共保游客安全;兰诺社区整合党员、保安、网格员、志愿者组建“义警巡逻队”,成为重要的治安辅助力量。 数据赋能,实现精准治理。社区警务书记作为信息汇集的枢纽,发挥着重要作用。兰诺社区朱凤滨与街道、物业、网格员座谈,精准摸排社区底数,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更好地把各类风险解决“在小”“在早”;煤山社区王殿梓深入社区走访,到群众中了解社情民意,扎实的基础信息工作,为“预防警务”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机制创新,带来效能倍增。兰诺社区打造“平安议事厅”,采用“居民点单、书记接单”模式,成功化解纠纷12起。华前社区胡瑞金联动各方处置安全隐患和群众诉求,效率显著提升。社区晨会、联合巡查、联席会商成为常态,真正实现问题联处、风险共防,社区治理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04 民心所向:平安幸福的社区底色 社区工作成效,最终要由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来评判。不久前,多名外卖小哥反映上楼送餐时楼下外卖被盗。华城社区警务书记刘事达迅速行动,仔细查看监控视频,画面中一个一闪而过的模糊身影被他敏锐捕捉到,以此作为突破口,经过分析研判,锁定了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并带领同事蹲守,成功将其抓获。凭借精湛业务素养,刘事达破获数起盗窃案,实现社区案件100%侦破。 在华前社区,胡瑞金的日常工作里充满了人间温情:今年4月,他在日常巡逻时发现一孩童在路边哭着找妈妈,遂意识到这是与大人走散了,经多方打听,最终在恒大小区找到了正在苦苦寻找孩子的母亲。5月1日,胡瑞金接到电话称,一外地青年因与父母不和,当天坐车来到临沂后在某小区楼顶想不开欲轻生。知道在哪个小区却不知道具体在哪栋楼,胡瑞金与小区安保人员逐楼排查,最终找到了当事人。胡瑞金像朋友、亲人一样询问、倾听,又耐心规劝,最终解开了年轻人的心结,并联系上了其家人。就在这时,他发现对方身无分文,就悄悄把120元现金塞到了小伙子手里,对方眼眶瞬间湿润。在华前社区,这一桩桩,一件件,累积的是群众信任,筑牢的是社区和谐,居民们从最初的观望与怀疑,到如今主动走近他求助、提供线索,还积极参与群防群治。 数据显示,自相关机制运行以来,仅柳青街道兰诺社区就解决民生问题16件,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60%。更为重要的是,“将社区警务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工作阵地向社区覆盖、服务事项向群众贴近”的蓝图,正在34个社区里化为生动现实。 从化解一桩邻里纠纷,到织密一张社区防控网;从教会一位老人识破诈骗,到带出一支训练有素的联防队伍,社区警务书记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安宁,用真心换取信任,让警徽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闪耀,也让“党群同心·幸福家园”的愿景,在“红蓝同频”的协奏曲中,一步步化为可感可及的平安与温暖。当警务的根系深植社区,平安的大树自然枝繁叶茂,荫庇一方。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