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派出所:社区警务“接地气” 平安守护“有底气” | ||||||||||||||||||||||||
2025-08-20 点击数: | ||||||||||||||||||||||||
|
||||||||||||||||||||||||
|
||||||||||||||||||||||||
今年以来,方城派出所坚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牢固树立“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工作理念,全面践行“派出所主防”思路,多管齐下,创新社区警务模式,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工作走深走实,构建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 一是推动警务阵地前移。把社区警务建设工作,作为精准掌握民意的“收集器”、获取线索的“声呐箱”。科学设立社区警务室,悬挂统一标志标牌,由社区警务队民辅警通过开展走访调查、警务巡逻、警情通报等工作,走访过程中,社区民辅警与群众开展广泛交流,深入收集辖区群众的意见建议,将群众反应的“意见建议”纳入工作台账,并定期予以反馈。二是“党建”与“群防”同治。社区民辅警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忠诚信念。同时,结合辖区社区警务室特点,利用电子屏幕播报普法宣传视频,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夯实社会治安联防。充分发挥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前哨作用,由社区民辅警入驻村居公开群,协同警务助理、治保员等群防力量,开展治安巡逻、反诈、禁毒宣传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入驻村居公开群43个,出动警力及群防群治力量1000余人次。 深入践行“主动警务”工作理念,结合走访工作计划,社区民辅警主动深入社区、村居及田间地头扎实开展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唠家常、话安全的方式,面对面与群众谈心,针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等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现象,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风险早察觉、苗头早遏制、矛盾早化解,有效降低极端事件发生率、控制案件发生量、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同时借助镇街、村委等基层力量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召开信息交流会议,通过“借力打力法”,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工作互助,持续完善信息采集工作,为智慧警务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助力平安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精细排查,全面覆盖重点区域。由社区警务队民辅警对辖区内加油站、学校、商贸门店、旅馆等行业场所和重点单位开展安全检查,从规范经营制度、强化隐患排查、落实日常监管、长效宣传引导四个层面着手,综合运用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做到监管无死角。今年以来,检查各类行业场所1400余家次,排查流动人口2000余人,发送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二是问题导向,即时整改严格执法。一旦检查中发现问题,立即责令相关责任方整改,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管控效果,强化了行业场所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今年以来,共责令整改2家,均已整改完毕,有效增强了场所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营造了更为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三是分类施策,精准守护重点领域。组织民辅警走进辖区学校、医院,实地查看安全防范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保队伍及一键报警等技防措施建设情况,并对教职工和安保人员开展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警械操作培训,此举切实提升了校园、医院安全安保水平,有效加强了职工及安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送教活动10余次,有效提升了师生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为校园和医院筑牢安全防线,收获一致好评。 一是借鉴枫桥模式,组建专业调解力量。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组建调解队,成员包括社区民辅警、镇综治办、村居等工作人员,整合各方专业力量多元互补,紧密协作,凝聚起强大的调解合力,致力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辖区的和谐稳定保驾护航。二是全场景响应,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无论是乡间地头的邻里纠纷,还是调解室里的复杂矛盾,亦或是网格员办公室、学校内的日常冲突,社区警务队民辅警都迅速响应,并深入挖掘矛盾根源,就地化解,防止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三是协同联动,凝聚多元调解合力。积极与镇综治办、村委等基层组织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协同调解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矛盾纠纷妥善解决,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今年以来,下达风险隐患提示函70余份,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降低了潜在的治安风险。 下一步,方城派出所将继续保持“主动、敏锐、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助力推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再提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