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官镇深入开展职工宿舍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 ||||||||||||||||||||||||
2019-03-26 点击数: | ||||||||||||||||||||||||
|
||||||||||||||||||||||||
|
||||||||||||||||||||||||
为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单位职工宿舍领域的消防安全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自即日起至3月31日,在我镇开展居住职工宿舍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生产经营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职工宿舍(合用场所),强化对居住职工宿舍屋的消防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房屋出租(转租)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坚决遏制职工宿舍特别是居住职工宿舍火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整治重点 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以下简称“合用场所”)、用于出租的居住(3人<含>以上)房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的员工集体宿舍,10人(含)以上居住职工宿舍为重中之重。 三、组织领导 成立开展职工宿舍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李桂林 副组长:杨志永、刘忠祥、刘继波 成员:派出所、安监办全体人员 组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组织负责此项工作,对职工宿舍屋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安监办负责协调、指导此次职工宿舍专项整治工作。 四、整治步骤 (一)宣传发动(即日起至2019年1月8日)。镇政府对职工宿舍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各生产经营单位利用全员培训、班前会等时机进行教育。重点抓好消防条例、用电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二)底数排摸(2019年1月9日至1月11日)。镇政府将对生产经营单位职工宿舍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参考附件1《企业职工宿舍消防安全基本情况统计表》)登记工作,摸清底数并实行信息化管理,督促企业负责人主动开展员工登记备案,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参考附件2《李官镇生产经营单位职工宿舍自查表》)。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全力配合,边查边改,切实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不发生亡人和有较大影响的火灾事故。 (三)隐患整治(2019年1月12日至3月31日)。对存在隐患的职工宿舍,镇政府将组织派出所、安监办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落实整改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和进度,规范用火、用电、用气,整修电气线路,配备消防设施,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登记在册的隐患基本消除。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登记管理。派出所统一负责居住职工宿舍的登记工作,督促负责人及时将居住职工宿舍相关信息进行申报登记,主动采集居住职工宿舍基本信息,录入综治网格化管理等相关信息系统,并现场核查建筑结构、生产经营、消防安全等方面情况,对符合安全条件的,在登记的同时签订责任书;对不符合安全条件或未进行登记备案的,督促当事人整改。 (二)明确管理责任。各企业要落实与员工双方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企业负责人是职工宿舍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确保职工宿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督促居住人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监督、制止承租人影响房屋消防安全的行为。职工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擅自增加居住人数、擅自转租、擅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结构;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自行或者通知负责人消除。 (三)分类整改隐患。未配备灭火器、逃生绳、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器材的,必须配置到位;居住30人以上的职工宿舍、公共走道应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探测器,集中使用明火灶具的厨房应设置简易喷淋装置。职工宿舍未安装电气保护装置的,要安装和正确使用空气开关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做到“不漏一户”;存在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或者电力表后私拉乱接、过载用电等危及电力安全行为的,必须坚决整改。各企业职工宿舍应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和专用充电装置,尤其是居住10人以上职工宿舍较集中区域,必须设置电动车集中充电装置,并与建筑其他部位采取防火分隔,设置配备消防器材,落实专人管理。 (四)依法从严查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属于违法建筑的,一律不得住宿、出租;与生产经营场所合用,防火分隔不到位的,一律不得住宿、出租;不符合建筑、消防等安全要求的,一律不得住宿、出租。 (五)加强宣传教育。从保障企业自身安全和利益出发,宣传、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和逃生自救、报警、疏散常识,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和自我防范的意识。 六、有关要求 镇政府作为职工宿舍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将建立工作责任制,联合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对职工宿舍安装应用电气安全、火灾报警、救生缓降等技防、物防设施,提高职工宿舍消防安全。要按“管行业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管生产经营管安全”原则,提前对各自企业开展针对性的消防检查,对相关人员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确保消防安全。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