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解读:《兰山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
2020-12-31    点击数:  
 索引号  lanshanqumzj/2021-0000039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兰山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0-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解读:《兰山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
索引号: lanshanqumzj/2021-0000039
发布机构: 兰山区民政局
公开目录: 区政府办文件解读
发布日期: 2020-12-31

一、背景依据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省、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和《临沂市社会救助办法》。

(一)制定目的

为规范临时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兰山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

(二)法律依据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2、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3、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

(三)征求公众依据、合法性审查等说明

2020年11月19日-12月2日在兰山区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经区民政局政策法规科及区司法局备案审查科进行合法性审查。

二、目标任务

围绕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等特点,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给予一次性、阶段性的生活救助。

(一)工作目标

规范临时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主要任务

发挥包村干部、管理区书记、村级民政协理员的优势,借助新闻媒体、社会组织信息收集广泛、及时的优势,建立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的掌握辖区内居民急难救助需求,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

三、主要内容

救助根据申请对象的困难原因、程度、时限和维持当前基本生活实际需要等因素,统筹考虑本年度已经获得的其他社会救助和各种补偿、赔偿,实行分类救助,救助标准原则上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12倍进行救助。

(一)政策要点

对当年度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

1、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家庭;

2、虽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仍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家庭;

3、在本辖区内居住(取得居住证)、就业一年以上,符合规定的低收入家庭条件的人户(户籍)分离的临时困难家庭;

4、区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或家庭。

所谓“特殊原因”,主要是指因突然遭遇重大疾病、交通事故、溺水、火灾、人身伤害、教育等出现家庭严重入不敷出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理赔和各类救助帮扶后,依靠自身能力仍难以解决或无法获得补偿、赔偿或者补偿、赔偿数额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不进行重复救助。

下列情形不予救助:

1、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2、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或受到处罚导致生活困难的;

3、不配合民政部门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4、家庭中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具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就业的;

5、法定赡(扶、抚)养人有赡(扶、抚)养能力却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

6、除个人居住的住所外拥有多处私有房产和出租房的;

7、自费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8、区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情形。

对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手段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的单位或家庭,追回冒领款物。

(二)重点条文

申请受理。凡认为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

对于具有本地户籍的家庭申请临时救助的,由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受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或空挂户申请临时救助的,由居住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受理申请临时救助,需提供下列材料:

1、申请书;

2、家庭成员户口簿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疾病诊断书或灾害(事故)处理证明;

4、医药费票据及有关报销凭证;

5、子女就学证明及学费凭据;

6、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7、不具有本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还需提供公安部门签发的居住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8、其他应提供的证明和书面材料。

以上证件材料应保证真实性,根据家庭情况有选择性提供,具体由实施单位认定。

四、涉及范围

(一)适用对象

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给予一次性、阶段性的生活救助。

(二)适用范围

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公安等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五、执行标准

救助标准原则上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12倍进行救助。

(一)执行口径

1、医疗救助:对患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后,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每人救助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12倍。

2、教育救助:对因子女自负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每人救助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6倍,其中低保家庭本科新生入学救助标准不低于6000元。

3、意外事故救助:对遭遇交通事故、溺水、人身伤害、见义勇为、爆炸、雷击、火灾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或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家庭支出过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造成家庭(个人)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急难型救助类型,每人救助标准原则上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12倍进行救助。

4、对其他困难程度较轻的家庭或个人,根据救助对象困难情况,及时给予1000元以下(含1000元)的临时救助。

5、对以上条款未涵盖的家庭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其他家庭,酌情给予救助。

(二)文件有效期

本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6年1月31日。

六、其它

临时救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一)注意事项

临时救助一般为一次性救助,申请人以同一事由申请临时救助的原则上一年内救助不超过二次。家庭情况相似,以同一事由申请临时救助的,救助标准应当相同。

(二)惠民利民举措

1、一般程序。按照个人申请,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镇街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进行调查核实,并于2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审批意见。经审核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告知书,并说明理由。

2、紧急程序。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在紧急情况解除之后5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手续。

(三)新旧政策差异

对患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由原来每人救助标准2000元到5000元,调整为每人救助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12倍(我区现城市低保标准为684元/人/月)。

对遭遇交通事故、溺水、人身伤害、见义勇为、爆炸、雷击、火灾等意外事件,由原来每人救助标准2000元到5000元,调整为每人救助标准原则上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6~12倍进行救助。

对因子女自负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每人救助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6倍,其中低保家庭本科新生入学救助标准由不低于4000元,调整为不低于6000元。符合急难型对象条件、困难程度较轻的,及时给予1000元以下(含1000元)的临时救助。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