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兰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
2023-04-07 点击数: | ||||||||||||||||||||||||||||||
|
||||||||||||||||||||||||||||||
|
||||||||||||||||||||||||||||||
临兰政办字〔2023〕7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兰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兰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兰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持续恢复、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7.8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6亿元,同口径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聚力增产保供,突出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45.7万亩、17.5万吨以上。生猪存栏达到14.7万头,出栏18.9万头。实现水产品产量4046吨,产值50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2.1%。农业机械化扎实推进,争取农机补贴中央资金250万元。全区13个农机合作社完成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作业面积7万亩,实施深松整地作业3.6万亩。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22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培育2个省级产业强镇、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获批第四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2021年度李官镇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市级验收。 (二)工业经济稳步向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净增63家、达到70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5亿元,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8个、总投资71亿元。木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五大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18.7亿元。战新产业从无到有,沂新精密电子玻璃、沂康中硼药玻项目实现年内招引落地、建成试产,钛时代复合钛锂电池、纬景锌铁液流电池、曜灵时代太阳能电池、美瑞斯医械智谷等集中开工、正加速推进。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功组织申报省市“专精特新”企业6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300家企业“上云用云”。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向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加快实施,“四个商城”加快建设,商城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全年分别实现市场交易额2900亿元、物流总额6300亿元。大力实施惠民消费促进行动,发放各类消费券830万元,拉动消费17.4亿元。会展经济不断助力消费市场提质增效,第二届RCEP博览会现场交易额2.3亿元,意向交易额7.5亿元,第三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现场及意向成交额3.28亿元。直播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建直播电商园区15处、电商专营区16个、主播孵化机构10家。“夜游沂河”加快破题,沂州里特色商业街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四)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美丽乡村提质增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竞赛活动,着力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效,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收集清运率达到100%;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集中片区建设,新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68公里,路网延伸工程18条、路网提档38条。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胜利完成前十片区征收,梨杭、陶然路等12个片区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征收330万平方米,新建居民楼332万平方米。8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群众1.6万户。做好道路管护,修整沥青路面、人行道板18万平方米,完成祝丘路、中丘路等6条市政道路改造提升。抓好城乡绿化,全年建成口袋公园28处,新增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加快西城建设,完成兴业路等5条道路、木业生态科技城等5个片区路网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取得实效,累计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设备261台、日处理能力7.2万吨。 (五)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将15项高频事项实现系统集成,深化“一网通办”,实行“一链办理”;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14万家,总量达47.5万家;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0万件,居全省县区首位;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总部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17件,居全市首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总量达到341家,居全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4家,获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工程项目1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8亿元。新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院士工作站2家,获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全年签约项目89个,合同金额530.5亿元,其中过10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14个;实现外贸进出口199.93亿元,增长17.4 %;实际到账外资1.3亿美元;临沂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完成市场采购出口13.4亿美元。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总投资366.6亿元的36个实施类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23.8亿元,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49个、资金需求76.9亿元,获批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1个、中央预算内资金1.02亿元,通过中长期贷款项目108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34个,企业融资需求有效缓解。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就业创业实现稳中提质,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上岗6000余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1万余人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实施校建项目15处,新增学位2.1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11所、公办园学位3200个,职业教育稳步推进,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建设初具规模。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获批“山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试点。建设示范化医保工作站117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1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1.2万人,1.3万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10%。临沂康养护理中心、凯旋智慧养老中心投入运营,建成临沂市医养院,新增医养护理床位1740张。建设完成3处乡村书房,组织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2400多场次。移风易俗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6%,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7%,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平安兰山建设更加深入。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十五条硬措施”“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落地见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工会、妇女儿童、青年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新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疫情和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及诸多不确定性,全区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转换的任务仍然艰巨,全区发展动能亟待加强,市场主体和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一排底线”压力仍然较大,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计划安排 做好2023年工作,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要完成上述预期目标,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新建高标准农田,加强粮食病虫害防控,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稳定。优化生猪产业布局,产能稳定在年存栏10万头以上、出栏15万头。加快天基玫瑰湖现代农业示范园、万亩荷塘等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提升李官蜜桃、方城甜瓜等特色品牌价值,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深入贯彻“十个一批”工业强市部署要求,依托“三区十园”平台,突出抓好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左右,为全市工业产值“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做出兰山贡献。高点布局2.2万亩战新产业园区,力争实现战新产业产值200亿元;加快先进制造、特种新材料等新兴及关联产业发展,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持续推进木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18.9平方公里的木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建国内齐全高端的木业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加快骨干型企业培育步伐。深挖服务业发展潜能。聚焦“现代物流城”建设,提升“临沂商城、中国大集”首选度,年内完成市场交易额3100亿元、物流总额6800亿元。积极推进“水韵琅琊·夜游沂河”城市文旅综合体项目,组织开展李官桃花节等线上直播销售活动,切实拉动文旅消费,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培育壮大消费市场,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到家业务”“无接触配送”等新型服务。培育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夜游购物示范街区、美食示范街区等夜间经济集聚区、网红旅游“打卡地”。 (二)改革创新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区级领导领衔改革项目机制,突破一批重点难题,塑成一批经验优势。深化区镇事权改革,理顺责权关系,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增效。积极创建全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完善“兰山标准”体系。继续做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巩固转化工作,创出省级经验。加大科技创新赋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两年倍增计划,年内突破400家。抓好鲁南制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临沂应用科学城创建国家级孵化平台,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3家,市级5家。聚焦战新产业,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争取立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项、市级6项。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围绕战新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突破、商贸物流转型、传统产业升级,瞄准国字号、央字头、500强,充分运用以投促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力争招引落地过50亿元项目3个、过10亿元项目10个。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签署机遇,加快发展高水平自由贸易。 (三)城乡统筹兼顾,推动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城市更新,片区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快补齐现代化基础设施短板,分批启动中心城市公园建设,激发城市活力。2023年计划完成征收拆迁面积200万平方米,建设居民楼300万平方米;建设百亩综合性公园1处,口袋公园50处;有序实施86个17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8万户;实施工业大道(金雀山路—罗庄界)、规划一路(原工业大道—琅琊王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提升;健全全区6座污水处理厂、261座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运营管理,确保高效运转、水质达标;集中连片、整村推进3000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持续做好商谷片区、酉金湖片区、总部经济区、北城片区、国际陆港片区、老城区片区、理工大学片区、鲁南制药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做好义堂、枣园、方城、汪沟、半程、李官、白沙埠、马厂湖等镇和兰山经济开发区的城镇建设和村庄还建以及“三区三线”确定的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清廉村居”。 (四)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企业大气污染源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持续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多举措全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利用现场调研及第三方服务进行污染物溯源和协同排查,为水质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利用“河长制”、网格化监管等方式,加密督查巡查、问题交办和跟踪督促。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继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清单制、督导制、销号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彻底整改、限时归零。加强生态系统涵养保护。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按照“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要求,深入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打造全省水系连通建设典型。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宜林荒坡荒地造林绿化,稳步提升区域森林覆盖率。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坚持“双碳”引领,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煤炭压减,严格散煤治理。建立项目联合评审制度,综合评价安全、环保、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万元GDP能耗等指标,严把落地关口。大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公共机构节能低碳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五)兜底线惠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持续推进“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促进新增就业及失业再就业人数平稳增长。加快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持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扩面1.2万人以上。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实现“应保尽保”。加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幸福食堂建设进度,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多措并举,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水平。实现机构专业化,调动社会积极性,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启动校建项目11处,年内农村中小学8处校建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火车站片区3处校建项目全部开工;积极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大幅度提升学前教育公办率;实施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创建计划,推动高中特色多元发展;力争中医药职工中专新校区项目年内落地。以“体育强区突破年”为抓手,推动区体育中心场馆规划建设,构建区、镇、村社区三级健身活动体系,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办好第四届山东省体博会,推动兰山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区医院新院区、“医康教”综合体项目、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倡导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深化文明创建。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持续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历史文化展室提质增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深化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半程镇、李官镇、汪沟镇应急消防救援站建设任务,加强区级专业救援队伍和智慧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完善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决防范有影响的安全事件发生。加强对粮食应急网点管理,实现储备粮集中储存。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风险管控,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积极争创“综合减灾示范区”。做好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深化“兰山之治”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下大力气化解信访积案。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严防危害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压实法治建设责任,统筹法治政府建设。做好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事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附件1 兰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
||||||||||||||||||||||||||||||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