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兰山区方城镇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
2020-04-14    点击数:  
 索引号  lanshanqufczzf/2020-0000120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兰山区方城镇  发布日期  2020-04-14
 成文日期  2020-04-14  效力状态  生效中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兰山区方城镇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
索引号: lanshanqufczzf/2020-0000120
发布机构: 兰山区方城镇
公开目录: 部门文件
发布日期: 2020-04-14
成文日期: 2020-04-14
效力状态: 生效中

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1.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方城镇特色农业、板材业、孝文化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种植、光伏发电、优质企业资金托管等产业项目。以镇为单位统筹实施扶贫产业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发挥集聚效应,提高质量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从实际出发,利用扶贫资金发展未来能够持续发挥效应的产业。

2.加大扶贫产业项目论证审核。健全部门联审联批机制,认真抓好扶贫项目库建设,严格履行“三评一审”“六步三公示”制度,推进项目科学立项。建立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对中央、省、市、区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镇村两级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3.健全项目后续管护机制。落实扶贫资产“四权分置”模式,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管权。推行产权确认制度,落实镇经管部门对扶贫资金资产的监管职责,对已建成的项目开展产权确认,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所有项目全部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发挥村级精准扶贫理事会和扶贫联络员的作用,全程参与项目监督。

二、着力推进就业扶贫

促进贫困群众充分就业。面向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居家就业、提供公益岗位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就业覆盖范围,建立稳定的就业用工关系。开发农村互助扶贫公益岗位,推广设立村级扶贫专岗,因人因需设岗,让能干活的有活干、愿就业的有岗位。

三、深入开展健康扶贫

1.强化医疗保障。全面落实患病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两免两减半”政策,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兜底“五重保障”,发挥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叠加效应,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原则上贫困人口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低于政策范围内医疗总费用的10%。

2.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组织全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全部特困群众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和主要疾病筛查,建立规范的贫困人口健康档案,为实施分类服务、分级诊疗、分类救治提供数据支撑。

四、提高教育扶贫水平

1.保障基本教育。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分类制定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大力推广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加强职业教育。实施雨露计划,努力让未升入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支持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五、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

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采取能固则固、能建则建、能养则养、能租则租、能保则保等方式,逐一建立改造计划,按期完成改造任务,确保让所有贫困群众都能住上安全房。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危房改造资金管理,保障改造进度。在2019年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2020年对新出现的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及时纳入危房改造计划,认定一户改造一户。

六、完善综合性保障性扶贫

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类保障救助措施为主,以社会帮扶为辅的综合保障性体系,对依靠产业带动和就业扶持仍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其他群众灵活运用资产收益等方式进行兜底。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扶贫标准。2020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落实6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补贴政策。弘扬方城孝文化传统,构建“子女尽心、集体尽责、社会尽力、政府尽职”孝善扶贫格局,鼓励实施奖补激励,引导子女自觉履行赡养义务。

七、开展扶贫扶志行动

激发内生动力。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作用,培养贫困人口自尊自爱自强精神,激发劳动脱贫、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2020年全面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振精气神,提升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主动脱贫,改进帮扶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营造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氛围,防止政策养懒汉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

八、汇聚帮扶合力,深化帮扶格局,强化长效意识

强化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形成“扶贫+宣传”“扶贫+民政”“扶贫+农业”“扶贫+环卫”等“扶贫+X”模式,将扶贫工作与镇村重点工作相结合,跳出扶贫抓扶贫,综合发展促脱贫,让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高质量发展成果向贫困人员倾斜。强化长效意识、大局意识,注重规划谋划,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着眼于资源整合、力量集成,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共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