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新方向 | ||||||||||||||||||||||||
2017-07-10 点击数: | ||||||||||||||||||||||||
|
||||||||||||||||||||||||
|
||||||||||||||||||||||||
前不久,人社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参数的通知》。《通知》规定,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8.31%。这引起了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热烈讨论。 令人关注的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还存在空账运行的问题。个人账户是有必要改革的。目前的一种思路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个人账户是私有产权,不宜与统筹账户混在一起。如果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那其投资应该市场化。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曾在《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建议,下一步我国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应该重构“三支柱”体系,重点是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将社会统筹部分转为第一支柱,分离后的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合并,形成第二支柱,同时,政府加大税收优惠,鼓励个人自愿建立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这种改革思路其实就是个人账户向企业年金的性质转变。但这种思路可能缺乏现实可行性,如果个人账户要向企业年金的性质转变,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做实,账上有钱才能进行投资。 其实,两部门公布2016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8.31%,已经体现了比较清晰的改革思路,那就是个人账户不是与统筹账户分离,向企业年金的性质转变,而是相反,向统筹账户靠近,其性质跟统筹账户更像。当然,两者还是会有一些差异。 8.31%高于眼下大多数投资的收益率,更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个记账利率是如何算出来的?这在今年4月两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的通知》就有解释:记账利率应主要考虑职工工资增长和基金平衡状况等因素研究确定,并通过合理的系数进行调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8.9%。由此来看,8.31%这个高利率是正常的水平。 记账利率由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这其实跟统筹账户非常相似。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与当前的平均工资挂钩,可以为退休人员提供非常有力的保障。这与基金积累制的收益取决于投资运营完全不同。另外,这样的记账利率也意味着个人账户不会追求做实并进行投资了,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像统筹账户一样,实际上就是现收现付制。 个人账户的这种转型,既符合现实的情况(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显然不具备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离的条件),同时,也能够提高保障水平,保证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另外,如果让个人账户向企业年金的性质转变,是有可能削弱社会保障的,要知道,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情况并不是很好,作为未来的保障,它不如个人账户可靠。(编辑 祝乃娟)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