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扶贫】社会力量救助孤贫儿童的一个成功模式 | ||||||||||||||||||||||||
2020-03-18 点击数: | ||||||||||||||||||||||||
|
||||||||||||||||||||||||
|
||||||||||||||||||||||||
社会力量救助孤贫儿童的一个成功模式 --关于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救助孤贫儿童社会实践的调研 前段时间,我们在临沂市调研时发现,一群爱心人士自发成立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发动社会志愿者与农村孤贫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既替政府分忧,解决政府想办而办不了、没办好的孤贫儿童问题;又为社会解难,极大缓解贫困家庭返贫、“问题孩子”犯罪等社会问题;还帮家庭纾困,救助一个孩子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目前,服务团的帮扶效果逐步得到了各层面高度认可,顾秀莲、迟浩田等中央领导先后做出批示,服务团荣膺2018年CCTV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十大感动三农人物”团体。服务团的帮扶救助模式也逐渐成熟规范,并在省内外各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青岛、湖北襄阳等城市已相继成立服务团,济南团、唐山团、日照团也已进入筹备阶段。时间证明,这是一条接地气、效果好,有情怀、有温度的农村孤贫儿童帮扶路子,具有在全省面上加快复制推广的实践价值。 源起:从送钱送物到送关怀 服务团的发起者徐军,是从一个贫苦沂蒙农家长大的苦孩子,从摆地摊开始创业,2001年回到临沂干起了礼品批发生意,逐步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003年冬天,徐军跟朋友一起看望困难家庭,看到一个手脸都长着冻疮的8岁小男孩趴在凳子上认真写作业,深受触动,决定尽其所能资助贫困家庭。此后的十几年中,徐军每年将企业利润的三分之一全部捐出来,用于助学助贫助残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近亿元。2017年,在兰陵县磨山镇,徐军见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6岁男孩,已经不能和外界正常交流,这让徐军开始转变公益事业的思路。他发现,物质上的救助并没有对孩子成长及其家庭带来家决定先行改变,由于家庭特殊原因和关爱的缺失,多数孤贫儿童存在自闭、缺乏安全感等诸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仇恨社会,比一般儿童更渴望得到秦人呵护、精神抚慰和情感交流。 为了从根本上帮扶孩子,解决孤贫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情感孤独、失学退学等问题,2017年开始,徐军组织爱心志愿者深入临沂多个贫困村,走访300余户孤贫儿童家庭,同社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召开30余场座谈会,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决定筹建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团。2018年4月19日,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正式成立,同步启动万名志愿者与孤贫儿童“手牵手圆梦行动”,以心灵关怀和精神陪护、一对一陪伴的方式,从根本上帮扶孩子和贫困家庭。 发展: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 纲举目张,制度先行。对孤贫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规模大且时间长,之前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作参考。为此,服务团在设立之初就围绕帮扶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章立制,将帮扶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并逐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章程、有目标、有纪律的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 一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服务团章程、志愿者服务手册、志愿者信息保密协议、承诺书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志愿者进团需要先签订8份承诺书、有效保障了孤贫儿童与志愿者权益,为服务团各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建立市县镇“三位一体”架构。成立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服务组织,市团管辖县(区)团,县区团管辖镇(街道)团。目前,临沂市12个县区、156个镇街道全部成立服务团,形成三级联动、层层负责、互帮互助的严密组织。 三是建立帮扶信息库。服务团1000余名志愿者历经3个月,对临沂市9494个村庄的0-14岁孤儿、事实孤儿、单亲父母无劳动能力、父母残疾无经济来源、贫困家庭儿童及特困儿童,逐个进行全面走访,共计摸排符合帮扶条件的孤贫儿童5500余名。 四是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个志愿者家庭只能对接一名孤贫儿童作为长期陪伴对象,保证每年至少十次以上到孤贫儿童家中陪伴,每次陪伴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帮扶过程直至孩子成人成才,达到一帮到底,帮就帮好的效果。 五是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建设学习型志愿者团队,开展每周四天、每天两小时以上的线上学习,举办200余场;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满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线下学习会。加强心理辅导,邀请全国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席马建清教授为顾问,组建了100多人的心理辅导队伍。组建教师志愿者队伍,提供教学咨询和学习辅导。严明纪律规范帮扶行为,严禁打旗拍照、给钱拍照、拍孩子正面照等,保障志愿者爱心帮扶初衷。 繁茂:实现政府、社会、家庭多重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服务团已实现对临沂全市孤贫儿童救助全覆盖,“一对一”帮扶孩子4000余名,在全国率先创新出“扶贫、扶心、扶志、扶智”孤贫儿童帮扶模式,基本上满足了孩子情感需求,对改变孤贫儿童精神面貌、性格养成、志气培育起到了关键作用,达到了替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帮家庭纾困的多重成效。 一是替政府分忧。通过充分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救助孤贫儿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协调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把他们挡在犯罪道路外,实现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逐步帮扶,激发贫困家庭自住脱贫的内生动力,有效解决了政府想办而办不了、没办好的农村孤贫儿童、留守儿童问题。 二是为社会解难。一方面,通过“一对一”帮扶农村孤贫儿童,让“问题孩子”打开心扉、树立自信、点燃希望,解决孩子性格孤僻、失学退学等现实问题,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志愿者通过宣讲陪伴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心得体会,用生命唤醒生命,自身心灵也得到净化,更加关爱家庭、积极工作,在全社会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帮家庭纾困。帮助特困孤贫儿童家庭改变现有生活状况,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把孩子和监护人的心暖起来,同时通过对接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把孩子奋发向上的志气提起来,让整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希望。 这种精准帮扶模式已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对服务团帮扶模式和志愿者事迹给予宣传报道。这种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后,预计五年可帮扶100万个孤贫儿童家庭,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同时又能树立党和政府威信、让社会更有温度、让家庭更加美满,是一件为党增光、为政府分忧、为民解难的大好事。 几点具体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我们认为,在全省面上加快复制推广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的成功模式,发挥好政府引导的助力、社会爱心力量的努力,对于破解农村孤贫儿童、留守儿童、特困家庭儿童难题,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扶持引导。 一是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孤贫儿童救助帮扶涉及即时帮扶、心理辅导、医疗卫生、教育培养等方方面面,单纯依靠志愿者组织难以完成,亟需有关部门加强与服务团协调联动,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建议民政部门帮助服务团健全完善本地区孤贫儿童帮扶信息库,尽快明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保障孤贫儿童及其家庭基本生活;卫生健康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孤贫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规定实施医疗救助;教育部门将孤贫儿童优先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和帮扶体系,协调解决入学、住校、出行等实际困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帮助引入社会组织和青少年事务社工,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抚慰等专业服务,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开展联合表彰。 二是提供部分公益性岗位、解决后顾之忧。随着服务团的拓展推广、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组织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服务团工作人员难以兼顾自身发展和志愿服务,亟需一批专职人员负责协调联络、统筹调度、推进工作。建议市、县分别拿出一部分公益性岗位,用来支持服务团负责协调联络的专职工作人员,让他们能够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工作中。 三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救助帮扶孤贫儿童、开展心理辅导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志愿者持之以恒的关怀和陪伴。建议各地学习借鉴临沂市服务团“扶贫、扶心、扶志、扶智”孤贫儿童帮扶模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救助帮扶孤贫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制度体系,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和志愿者组织的职责定位、责任分工,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救助帮扶孤贫儿童构建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全覆盖、可持续、见实效。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