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一小开展“探中医药之美 做非遗传承人”活动 | ||||||||||||||||||||||||
2025-04-08 点击数: | ||||||||||||||||||||||||
|
||||||||||||||||||||||||
|
||||||||||||||||||||||||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正是万物生长、播种希望的好时节。近日,临沂第一实验小学东关校区的农耕园里一片葱茏。由学生、家长、教师和技术指导专家组成的 “非遗传承种植小队” 齐聚于此,在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的古老农谚中,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中医药文化实践课程。 活动伊始,刘慧主任以 “三个成长密码” 为活动定调,强调躬身求学,掌握传统农耕智慧;借助科技赋能,运用AI技术构建智慧养护系统;重视薪火相传,通过多媒体课程开发传播非遗技艺。这番话语如春雨般滋润人心,让每位参与者都深知传承的使命。随后,专业农艺师为大家讲解种植知识。 到了实践环节,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各班级种植区仿佛中医药文化的微缩天地,牡丹园、金丝皇菊田、黄花菜苗圃里,家长和孩子们分工协作,翻土、施肥、讨论种植方案,欢声笑语回荡在园中。在农艺师的悉心指导下,承载着文化基因的药草幼苗被小心翼翼地种入土里。短短两个小时,农耕园焕然一新,嫩绿的幼苗在春风中摇曳,传承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书写新的篇章。(刘慧) |
||||||||||||||||||||||||
【关闭窗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