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强“抗战第一村”周井铺村文物保护,传承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建议》的答复 | ||||||||||||||||||||||||
2021-07-27 点击数: | ||||||||||||||||||||||||
|
||||||||||||||||||||||||
|
||||||||||||||||||||||||
农工党临沂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抗战第一村”周井铺村文物保护,传承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兰山区文旅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您的提案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分析到位、针对性强,收到提案后,我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提案进行认真研究,并形成了初步思路。 周井铺村于明朝建村,位于义堂镇西北7公里,北有祊河横围,南有艾山拱卫,西接费县王府村,东面是小葛庄,全村约2200人,占地约2000亩。该村古有“一沟两庙六大汪,村前古道通沂阳(沂为临沂,阳为滋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化发达,是方圆十里八乡“中心村”。 周井铺村原有两庙分别是东庙、西庙,大约建于明代。东庙名叫“宣圣堂”,面积约2000平方米;西庙叫“财神庙”“关帝庙”,面积约1500平方米,两庙分别位于村东、村西,相距约0.5公里。两座庙于1938年毁于战火,主体建筑现已不存在。东庙殿基石尚存,但已破损,另有碑石2块、横梁1根,均已破损,周围散落有大量石块。西庙原址设立了土地庙,为全村丧事祭祀点,周围散落有石块,还有破损的圆首碑,专家根据碑上残存字迹推断,该碑应为功德碑。 周井铺村西原有一条河流,原叫排洪沟,现叫三角汪,河上修建一座约20米长石桥,有三个桥孔,桥梁用块石建成。该石桥连接临沂至费县、滋阳(兖州明朝时称滋阳)古道,即临滋古道,是过去临沂通往西部诸县的必经之路,现河道已淤积,无流水,石桥还存在两块石板,古道无明显遗迹,已被田地覆盖。 1932年夏,中共费县临沂党支部就在周井铺村设立了党小组,这是中共费县临时县委所属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3年春,依托周井铺、甘露寺两处村完小,尚明(甘露寺商家庄村人)、商向前(周井铺完小教师)、郭华(周井铺村人)建立了两村地下党支部,尚明任书记,郭华担任政治交通员。 抗战时期周井铺村在共产党领导下打响了临沂抗击日寇的第一枪,是著名的“抗日模范村”。1937年,周井铺村成立抗日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等基层组织,自卫队有队员50余人。1938年3月26日、27日和4月1日,周井铺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利用村东树林、南石墓汪等多个地点抗击日军,打死打伤敌人30余人,牺牲村民3人,全村700余间房屋被烧光,仅剩3间瓦房。周井铺村是牺牲烈士数量第一村、是参加革命的人员数量多、立场最坚定的村,2020年7月,该村被临沂市党史研究院、市文旅局命名为“沂蒙红色堡垒村”,周井铺村的红色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2020年10月21日,接到兰山区义堂镇周井铺村西林地古墓葬被破坏的举报后,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经查,该行为同时涉嫌盗掘古墓葬,涉嫌触犯刑法,2020年12月4日,对“周井铺村古墓被盗掘”立案调查。目前,此案正在推进办理当中。 周井铺村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挖掘、整理、宣传和利用价值。目前,在已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共临费县委成立旧址标志碑的安装工作,增强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下一步,将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协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安排专人做好周井铺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研究工作,深入宣传展示该村的历史文化价值,使该村充分发挥其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兰山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积极关注对周井铺村西林地古墓葬被破坏案件的处理情况,督促案件尽快侦破,打击违法犯罪分子,追回被盗文物。 三是强化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文物保护政策支持,保障遗址保护和史料征集等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以上是我们对您提案的答复,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兰山区文旅事业的发展。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0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