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方城镇新桥中心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 ||||||||||||||||||||||||
2022-09-10 点击数: | ||||||||||||||||||||||||
|
||||||||||||||||||||||||
|
||||||||||||||||||||||||
新桥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 教师要按备课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分级备课。备教学计划,坚持先周单元备课,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各课要根据上级要求,做到符合备课要求,步骤清晰,讲究实用。 二、课堂教学: 1、上课 无教案者不准进入课堂,上课不准擅自离开课堂,或在课堂内吸烟、坐讲、伏案讲课,对随意停课者,给予通报或酌情处理。 2、作业布置与批改 各科作业要按上级有关规定布置、批改并认真做好记录,凡不符要求的,将给予必要的处罚。 3、辅导 辅导有记录。努力提高后进生转化率。 三、教育教学效果: 1、严格控制测试次数,改进评价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2、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其它: 1、中心校将对各联小、村小及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全面检查。 2、教学质量下降的予以通报批评。 3、对于不履行教师职责,在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事故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 新桥中心小学教研制度 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也有助于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和教研组织要加强教研活动和领导,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一、教研室是教学领域的科研机构,也是教学业务的管理机构,由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负责,教研员分工负责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指导职能。 二、教研室成立中心学科教研组,每科由骨干教师组成。各联小成立联小学科教研组,并分管组织教研小组的活动,由联小教导主任具体负责。 三、教研组是教研工作的基层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是基本活动内容,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学期开学前教研组要制订出教研活动计划。 四、要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按照市教学常规和各科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探究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有计划的组织各种专题研讨会,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 六、要坚持群众性的教研活动,。对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有指导性的教学论文,中心小学予以奖励。 七、骨干教师要模范地执行教学常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学改革实验课题。 新桥中心小学教科研制度 一、教研室是教学领域的科研机构,也是教学业务的管理机构,由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负责。教研员分工负责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包片包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指导职能作用。 二、教研室成立中心学科教研组,由每科骨干教师组成。各学科都由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学科教师搞好教研活动。 三、教研组是教研工作的基层组织,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学期开学前要制定出教研计划。 四、要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研究,努力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专题研讨会,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聘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传授先进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外岀学习。 六、要坚持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每周不少于一节。至少在校级以上举行一次公开课,撰写一篇论文或教学总结。 七、骨干教师是教学的教科研的中坚力量,是学科教研工作的带头人,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新桥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为积极探索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新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力量,倡导同伴互助,引导个体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达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全校教师,并在教导处领导下,由教研组人员具体组织实施、记录。 2、校本教研以各层次的公开课为主要形式,辅以讲座和座谈会:以课堂教学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在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3、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理念;要体现探索性,着眼于解决新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新问题,主题明确;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围绕主题精心预设;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重视师生交流,努力体现教学的现场生成性;课后认真研讨总结,提升认识,共同提高,追求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 4、校本教研活动分年段分学科举行,教师要端正态度,认真听课、评课,参与交流,并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新桥中心小学教干兼课、听课、评课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精神,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教干兼课、听课、评课制度。 一、兼课 1、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不少于8节(或代一门主课)。因事误课,必须在本周内补齐。 2、主任按上述规定完成兼课节数并按课程表上课。中心校随时组织人员进行抽查,所兼学校的教学成绩列入年终考评工作的主要内容。 3、教干所任学科要认真落实教学基本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辅导各环节常规要求,处处给老师作出表率。 二、听课、评课 1、校长、主任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了解、分析和研究学校的教学状况和教学质量,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要有听、评课记录。 3、校长、主任要组织教师根据教研计划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讲课比赛、论文评选、教具制作等活动,搞好实验课、活动课的教学。 新桥中心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一、学校要努力形成虚心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的良好风气。听课、评课是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的重要形式。全体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二、按照督导评估要求,学校按每位教师听课节数和质量予以评定。 三、教导处、教研组长、班主任都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做好时间的安排、电脑、多媒体设备、课本、椅子的准备等。 四、听课时,听课教师要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师,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上下课应与学生一起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五、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授课教师,讲授课题,教学活动过程、板书、简评、小结等。 六、要认真参加评课。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该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以利改进和提高。评课不能搞“一团和气"或互相“挖疤烂"。 七、哪一级组织听课,就有哪一级组织评课,要做好评课记录。 新桥中心小学教学计划跟踪督查制度 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业务规格要求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落实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因此制定如下跟踪督查制度: 1、每位教师每学期初对所教各学科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一式两份,交学校教研组存档,学校教研组要制定本校的教学计划,交教导处存档。 2、教师要根据自己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及时修定教学活动,确保计划内教学活动准时、高效进行。 3、教导处要督促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授课,不得随意更改计划内容,在与中心校教学活动有冲突时,服从中心校安排。 4、依据各种教学计划的安排,各校两周一查,反馈情况,督促及时改正。 5、教导处依据检评情况每周一量化,年终汇总后将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各校和教师个人考核成绩。 6、教导处对不执行教学计划,有布置无检评的教师进行处罚,对不执行教学计划的教师不予以评优树先。 新桥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备好课,才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落到实处。为进一步规范我镇小学教师的备课,强化教案的实用性,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备课要按照:个人初备一一集体研讨一一自己编写教学计划的程序进行。 二、以联小为单位设立集体备课组,每周六上午定期开展活动。 三、集体备课要提前一周进行,做到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参加活动人、定方法(辅导或研究)。 四、各联小集体备课要有计划进程表,有主备人,有讲稿和有关记录。每周一总结上报中心校。 五、各学科都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研讨,各自拟定出详实的教案。 六、中心校对各联小集体备课情况不定期地进行督导评估,量化积分纳入各联小期末综合评估。 新桥中心小学备课评估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备课的检查评估至关重要。 1、教师要认真备课,不备课不准上课,不备课或不认真备课是渎职行为。 2、备课要依据教材和教学实际处理好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各科备课,必须有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4、坚持先周单元集体备课,把握单元训练体系、知识结构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5、课时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步骤清晰的教学方案。每课教案都要讲究实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6、备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实际选用教具、学具,积极釆用录音、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7、每单元结束,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单元能力自测,并将考查结果认真进行全面分析,进行补教补学。 8、各联小校长、主任要对所辖学校教师的备课要两周检评一次;中心校不定时检查每位教师备课情况。 新桥中心小学备课签字制度 为切实搞好备课改革,突出备课的实用性,克服先教后备,机械抄写,应付检查而备等不良倾向,中心校结合县教育局备课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加强才备课过程的管理,特做如下要求: 1、重视备课过程的检评,根据备课分级的具体要求,实行集体先周单元备课,教研组周查,教导处半月査,中心校教研室月查,谁检査谁签字、谁负责的办法。 2、备课签字要求明确检评日期,检评要有量化记分,有具体的反馈情况记录,有指导性的整改意见。 3、备课检査应注重备课实用性,突出个人备课风格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分级量化。 4、将备课检评和听课结合起来,看教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教学效果。 5、备课检评和“推门听课”相结合,和课后说课相对照,通过备课签字制度,切实提高各级备课的质量。 6、中心校将随时对各校教研组的备课签字、量化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记入学校管理总评。量化评比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学校及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新桥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为树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素质的思想,促进我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以下评估制度。 1、教师上课前要熟悉教案,无教案者不准进入课堂,上课时不准吸烟、坐讲、伏案、擅自离开。 2、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时时间表组织教学活动。 3、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坚持进行鼓励性评价。 4、课堂教学必须目的明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5、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6、教学结构科学合理,能符合学科教学基本模式,体现教学中的“三为主”,教学思路清晰,着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决疑点。 7、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表象,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8、注重教学效果,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注意当堂达标检测,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9、在县教学视导和中心校组织的听课活动中,必须杜绝用旧教案上新课和“烫剩饭”现象,一经发现按教学常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新桥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质,提升学校整体教研水平,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本校课堂教学资源优势,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反思中提高。具体规定如下: 1、学校成立听评课领导小组,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研讨课全过程,并体现在学校教学计划中。 2、研讨课釆取定时、定人与随堂推门听课相结合方式。 3、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轮研讨课,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授课教师将教案及教后反思交教研室存档。 4、提倡复合型教研。各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执教者上课,然后大家再设计改进,再进行课堂教学,循环往复3次以上,直至满意为止。 5、加强评课工作,共同探讨出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缺憾。 6、教研室、各教研组将有关活动记录整理存档,内容祥实。学校将研讨课成绩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新桥中心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1、凡是任课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反思要坚持经常化,形式可多种多样。坚持一课一反思,一课多反思。 2、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更注重案例反思,教学具应用的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同时还要注重一堂课中的“三维目标”的反思。 3、反思要坚持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也可以经过直接反馈进行反思,又可以通过间接反馈进行反思,还可以通过回忆进行反思。 4、教学反思要坚持堂堂写,属于常规性的反思,可以直接写在教案的后面;属于高质量的反思,要形成教学札记本。 5、设立学校教学反思专栏,定期展览反思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6、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教学活动奖励制度。 新桥中心小学教师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的: 帮助教师了解他们的潜力,更加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教师了解提高专业技能和改善工作的途径,支持他们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协助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按照学校发展规划,阐明自己在校内的作用与职能。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重发展轻奖惩原则 3、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原则 4、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原则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6、信息反馈原则 7、科学性原则 三、评价步骤: 1、教师自定发展目标。 2、明确评价内容: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对学习的评价。 对教师素质的评价: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 3、撰写评价报告,反映被评发展需求,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 新桥中心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根据我镇小学师资状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对象及范围 重点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年级学科的带头人、课改年级教学急需的一线教师。 二、措施办法 1、制定个人进修和学习计划,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常规,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 2、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活动,写有学习和活动记录;组织必要的外出参观、学习及进修。 3、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和教研课题。在校内外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接受指导,定期听指导教师的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4、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好个人进修、学习及活动总结 三、考核与管理 1、学校制订每年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 2、在培训人员的选拔上必须是有利学科的发展或教学需要。 3、培训结束后要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汇报培训情况。 4、教师培训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务任职资格、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之一。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