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九中学学校餐厅管理制度 | ||||||||||||||||||||||||
2025-05-13 点击数: | ||||||||||||||||||||||||
|
||||||||||||||||||||||||
|
||||||||||||||||||||||||
临沂第九中学学校餐厅管理制度 1.学校伙食费属于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得强制学生在校用餐。学校开设食堂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为学生服务。 2.规范伙食标准。早餐花色品种应不少于3+1个,并且备干菜(咸菜)不少于1个;中、晚餐至少3荤1素、饭4样。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好每周学生食堂菜谱,核算好学生每餐每个品种的菜价。每周菜谱要在食堂醒目处公示。 3.加强学生伙食费管理。学生伙食费实行日清月结,每月结算单上要有学校领导、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人员签字,学校要每月在校务公开栏内向学生公布伙食费收支情况。学生伙食费按学期收取,分月支取使用,以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对因故不能到食堂吃饭的采取如下做法:请假的(拿班主任老师的签字假条或相关批条)学生或家长事先到食堂退餐,不吃的餐费期末全部退还。 4.加强食堂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学生食堂专用账册,实行专账核算,严禁做假账。食堂开支要有日清单,一月一结,并编制食堂财务报表。学校教职员工用餐的费用要与学生的费用分开,独立核算。学生食堂经营过程中的盈余部分,必须全额退还学生或者用于改善学生伙食。 5.加强食堂的水、电、气管理。学校学生食堂的用水、用电和用气要与办公教学、宿舍等区域的用水、用电和用气分表计费,学校办公教学和其他用水、用电和用气的费用不得在食堂列支。 6.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要切实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实行“阳光”采购。学校要建立食堂物资采购、验收、保管和领用等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必须要有证明人、经手人、审批人等三人签字后方能入账。对于大宗商品要实行定点采购,对实物的入库、出库必须严格记载并予以保存备查。 食堂内外消毒制度 为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病防食品中毒,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工作用具、各类设备、食堂周边环境等实行消毒制度,规定如下: 一、 食堂对餐具、炊具、工作用具,坚持每次用餐后,用84消毒液等进行消毒。每餐后餐具清洗严格实行“一洗、二刷、三清、四消毒、五保洁”做法。 二、 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地沟用漂白水清洗消毒,消毒池严禁洗食品和其它污物。垃圾桶应保持内外干净并加盖。 三、 食堂员工或检查工作、参观人员必须洗手更衣后才能进入食堂操作间,进入白案间必须要二次更衣。供餐前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用消毒水洗手,戴帽、戴口罩才能上岗操作。 四、 师生每次用膳前在洗手池里先洗手才能进入餐厅用餐。 五、 食堂工作人员严格做到“五勤”:即勤洗勤换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围裙、口罩。 六、 正确挑选使用符号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助洗剂、清洁剂、消毒剂,正确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正常利用消毒柜等设备对餐具进行消毒。 七、 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灭蚁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场所。 八、 每周二、五进行食堂内外蚊虫大消杀,特别对卫生死角要彻底消杀,杜绝蚊虫孳生、繁殖。
餐具消毒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仅用量大、周转快,而且与进餐者直接相关,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就餐环节,病菌或病毒就会进入体内,造成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应当遵守国家制订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严格按照洗消程序进行消毒: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第二步是温水清洗,去除残留油脂等(水温以30℃左右为宜);第三步是消毒,可采用物理的或者化学法杀灭餐具上的残留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第四步是冲洗,即用清洁卫生的清水冲洗掉餐具上的残留药物;第五步是保洁,即将洗净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洁设施内备用,以防止再污染。 二、餐具洗涤消毒人员应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法。消毒锅应呈桶状、锅底稍平,水量适度,以竹篮盛装餐具,当水沸时,将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时,取出备用,就是沸进沸出。 (2)蒸汽消毒法。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种多样,有简易蒸汽消毒法、锅炉蒸汽法、电热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温度在80℃上,保持30分钟即可。 (3)灭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药物兑自来水0.5公斤的比例配制消毒液,然后将洗净的碗盘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内,浸泡3-5分钟。 (4)84肝炎消毒剂消毒法。用自来水配制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来水加入84肝炎消毒剂10毫升),将洗净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备用,配制均用自来水,不得用热水。 三、加强餐具洗涤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员负责餐具容器、用具洗涤消毒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到消毒经常化。并可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检查其工作质量:(1)感官检查。首先检查洗涤人员是否按洗涤程序操作,有无弄虚作假,省略消毒程序;2)检查消毒设备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无消毒液,消毒柜的温度等;最后检查备用餐具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讲,卫生质量较好的餐具应当是内外壁和底部无油腻,呈现本色。3)余氯试纸检查法。这是一种快速直观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使用氯制消毒的餐具,其灵敏度很高,残留余氯在5ppm时也能检出。具体操作法是取余氯试纸一小块,投入备用碗盘内接触残留液,数秒后进行观察,若试纸变为淡紫色或深蓝色,表明该餐具已消毒,其颜色的深浅与消毒剂浓度的高低相关,一般要求试纸呈深蓝色(其余氯浓度约300ppm),若试纸仍为白色,证明该餐具未经消毒液消毒。3)细菌学检查法。一般由国家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使用。
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保持食堂干净、整洁,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是保证食物不被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员和校医要随时检查食堂的环境卫生,并作好检查记录。 二、总务处领导或行政值周领导至少每天不定时检查一次食堂的卫生情况,并作好记载。 三、检查内容: 1、食堂内的环境卫生:地面是否有残留的食物残渣等垃圾,地面坑洼处是否积有污水,潲水桶是否加盖。水池内外、排污地沟等处有无堵塞,是否有饭菜残渣。灶台,操作台等处是否干净、整洁。 2、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从业人员是否做到"四勤",是否正确穿戴工作衣帽,有无戴首饰上岗,有无在工作区或操作时吸烟,有无在操作间内高声喧哗,有无不良卫生习惯,分发食物时是否戴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3、食堂的设施有无损坏情况,是否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4、从业人员是否按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做到生熟、荤素分开,有无不规范操作现象。 5、库房是否通风、整洁、整齐、明亮。更衣室衣物挂放是否整洁有序。 6、餐具用具是否每次用后清洗、消毒,是否按规定和要求进入配餐间存放保洁。
配餐主要是对成品饭菜进行销售或配发的场所,配餐间清洁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物的卫生质量,为此特制定配餐间管理制度。 一、配餐间餐具、容器、用具必须保证干净整洁。 二、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着装戴帽要整洁,手经过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发饭菜。 三、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能对着成品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要洗手。 四、分发饭菜时,先检查盛装饭菜的容器是否清洁、卫生,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围裙或抹布擦拭容器。 五、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或架子上。 六、未经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在配餐时不得出入配餐间。 七、领取饭菜的教职工及学生不得进入配餐间,饭菜由配餐间工作人员送出配餐间。
食堂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的食品防、检意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学校食堂师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严控有关食品安全因素,特制订以下规定。 一、 在每种食品销售或配发给师生前,由各组组长进行试尝,食品无异样方可销售或配发给师生。 二、 试尝食品时,不能用手去接触食品,必须用专用工具进行试尝。 三、 每种食品留样125克以上,并标明时间及品名。 四、 留样食品放入专用留样盒中并加盖,放在冰箱里冷藏。 五、 留样时间保持在48小时,未发生师生异常反应方可销毁。 六、 严格遵守试尝制度,试尝人每天每餐在试尝表上签字。 七、 设立专人负责食品留样,定期对专用容器、冰柜进行清理消毒。
食品原料验收制度 一、食堂由保管员担任专职验收员,指定其他责任心强的员工为兼职食品、原料验收员,共同参与验收工作。 二、验收员应有丰富的食品卫生常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的各项规定。 三、验收食品和原料,做好数量、质量、有毒、有害食品处理等方面记录。 四、检查所购食品原料有无产品合格证或检疫、检验证明,并做好记录。 五、验收时,先查验食品与食谱需要是否相符,再通过看、 闻、摸,检验食品的质量,确保无质量问题后,核对价格和数量。发现异常及时向上级汇报。 六、不签收腐败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掺假以及超过保质期食品。 七、购入食品必须经验收人员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八、验收结果和出现异常后采取的应对措施由验收人作好记录。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十必须、十不准制度 1、必须做到:炊具不锈钢化,墙壁瓷砖化,燃料无烟化(或安装有效的除尘设备)。地面用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的坡度,易于清洗和排水。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垃圾容器化、袋装化。不准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小于8平方米。 4、必须做到:对使用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加工食品要熟透,需要烹制加工大块食品的中心的温度不低于70℃,熟制品、原料、半成品分开隔离存放,防止交叉感染。 不准加工和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料。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品。 不准在食品烹饪后至出售前超过2小时,若超过2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