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临沂北园路小学2025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025-02-17    点击数:  
 索引号  lsqlybylxx/2023-0000008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北园路小学  发布日期  2025-02-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沂北园路小学2025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索引号: lsqlybylxx/2023-0000008
发布机构: 临沂北园路小学
公开目录: 教学信息
发布日期: 2025-02-17

——深耕课程改革 赋能师生成长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5年,我校将以区教学教研计划为纲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五育融合·贯通培养”的核心理念,立足“让每一个生命静美生长”的教育愿景,夯实教和学两个常规,以课程建设为根基、课堂改革为引擎、教师发展为支撑、学生素养为目标,构建“自然真实有深度”的育人生态。聚焦课程实施、课堂提质、教研创新、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和质量监控六大领域,力求在落实区级要求的基础上彰显学校特色,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工作思路

以“让每一个生命静美生长” 的教育理念为指引,深入贯彻 “双减” 政策与 “五项管理工作” 要求,紧密围绕区教学教研计划总体部署,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通过强化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有效集体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全面素养提升以及完善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测体系等多方面举措,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朝着高质量、可持续、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学校。

二、主要内容

聚焦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完善课程顶层设计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2.0版)》,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突出“五育融合+学生素养”导向,明确各学段目标与实施路径。组织编写学科课程纲要与单元教学案,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大概念统整框架及表现性评价标准。紧扣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科单元核心素养,制定单元教学案。持续开发“单元教学案资源库”,继续推行“三单设计”(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

2.优化特色课程品牌结合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持续开发和优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统构建红色研学、橙色传统文化、黄色劳动实践、绿色健体、青色美育、蓝色科创、紫色服务“七彩”课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交互、沉浸式体验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3.着力构建学科拓展课程。着力构建知识拓展、艺体特长和实践活动等三类拓展课程。知识拓展课程重点开发跟着唐诗去旅行、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本剧、英语绘本、数独、24点等课程,艺体特长课程优化构建篮球、乒乓球、跳绳、儿童画、剪贴画、国画、装饰画、合唱、舞蹈、器乐等,围绕劳动、信息等学科增设厨艺、中草药、无人机等拓展课程,打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快车道。

)深化课堂改革,构建“生本”课堂

1.纵横交错,织密课堂评促网络。教务处系统组织开展骨干示范课、校级公开课、教研组先行课、一人一节达标课、青年教师成长课、新教师亮相(汇报)课和级部包教、教干约课、家长进课堂等活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要素监控和指导,激发教师课堂改革热情,提升专业素养。对未达标教师实施跟踪听课,直至达标。

2.开展精品课展示活动。推进先行课— 研究课 — 展示课递进式教研活动,即学期初达标课或先行课(一上),经学科组研讨形成研究课(二上),推选代表展示(三上)。展示课可在录播室录制,借助“课堂切片” 工具与组内教师开展课例研究,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

3.实施进阶考核,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制定学科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及积分制工作方案,学校对各班小组合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各班提供学生小组合作互学片段和小组学生汇报展示片段,学校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赋分。特别突出的班级进行“小组合作”成果展,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经验、积分制课堂管理技巧等。

4.数字赋能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积极倡导教师恰当运用deepseek和希沃白板等数字技术融合教学,举办青年教师“数字赋能课堂”创新赛。

)创新“四维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效能

1.优化“三环六步”集备模式,激发教研生机。各学科集体备课统一实行“三环六步”模式,学校对每周半日教研活动全过程实施监控评价,业务校长、学科主任和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全程指导。特别是教研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参与情况、研讨情况实行“人人研讨,人人评价”办法。即:教研活动中主备人讲完后抽签确定发言人,全体人员对发言情况进行记录并评价赋分,所有人的平均分即教师个人教研活动成绩。

2.扎实开展问题教研解决教学难点痛点。每学期开展“教学痛点诊疗会”,聚焦“作业分层效果弱”“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难点,形成“问题征集——关键问题——策略研究——梳理案例——解决措施——新的问题”闭环教研模式。

3.精心组织专题教研引领教学改革就教学共性问题,各学科每学期聚焦1-2个核心主题(如“单元整体教学”),开展专题系列活动。

4.做好大单元设计,实现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核心,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专题培训,各学科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一个大单元教学案例,学期末举办“组长论坛”进行案例展示与评比,优秀成果纳入校级资源库,并推广跨学科整合实践(如文理融合主题辩论),助力教学系统化与深度化。

)分层赋能,锻造卓越教师团队

1.打造“三级学院”,实现梯队成长

成立骨干教师领航学院(名师工作室)。吸纳学科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领航学院(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教研交流、公开课、成长论坛等活动,提升教师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研讨观评、反思写作、观点分享能力与教育科研意识,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学科核心团队,领衔学校教学教研工作。

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学校教师结构偏年轻化,一大批青年教师急需成长,组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开展校级pk课、同课异构、外出学习还原课等活动,赋能青年教师课堂提升。通过开展读书沙龙、说课磨课等活动共同成长。

成立新教师扎根学院。依托青蓝结对工程,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导师制培养、影子计划、实战演练和项目驱动等活动,促进新迅速成长。对新教师实行“双导师制”,给每位新教师配备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两名导师,实行定向指导。同时开展“影子计划”,即新教师跟随导师全程观摩备课、上课和班级管理,半年站稳讲台,一年站好讲台,扎好教学之根。

2.学思结合,赋能理念创新。学科教研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积极学习新一轮课改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定期深入、系统反思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等,记录成功经验、不足之处、问题困惑与改进措施。组织教学反思交流活动,分享反思成果,促进思想碰撞、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提升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

3.专家引领,赋能教师成长。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区级教材培训和各类教学培训,参加“和美课堂”、“千课万人”和“现代与经典”等大型教学培训活动,把准本区域教学新形势、新理念,紧跟全国顶端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4.精准立项,教科研促进教师成长加强教科研课题立项、结题及过程管理与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推进。结合我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教研、微教研和区级课题立项。

5. 多维活动,助力教师成长。通过说课过关、命题设计大赛、作业设计大赛、规范书写大赛等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多措并举,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1.打造创新研究院,夯实培优工程。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分别成立国学创新研究院、和蕴文学研究院、思维创新研究院和国际视野研究院,通过学习研究国学传统文化、文学创作、数独、24点和英语美文诵读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发现并培养一批拔尖人才。

2.举办第五届学科节暨校园吉尼斯活动。聚焦语数英科道学科节,以学科特色活动多维赋能学生素养提升。通过学科节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各学科各类竞赛活动的举办,系统性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知识向能力的深度转化。

3.举办第二届校园主题阅读节活动,通过好书推荐、图书漂流、书香家庭/班级/少年评选等活动做好荐书、读书、用书工作。

)优化评价体系,强化质量监控

1.过程性评价全覆盖

(1)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反馈问题并督促整改。

(2)实施“作业星级进阶制”,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挑战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并累计积分兑换“学习特权卡”。

(3)加强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师课堂、作业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命题设计等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激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同时建立教师自我评价和互评机制,促进相互学习、借鉴与共同提高。

2.质量监测精细化

建立“三级质量分析机制”:班级(学情诊断会)、学科组(归因对策会)、校级(趋势研判会),强化结果运用与跟踪改进。

试点“增值性评价”,对比学生年度进步幅度,评选“飞跃班级”“进步之星”,并在家长会展示动态成长轨迹。

(七)加强“五项管理”,落实 “双减” 工作

1.向课堂要质量。2025 年上半年努力实现小组合作自主化,全面推行“和润课堂”,为教师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奠定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关键,坚守课堂主阵地,围绕“和润课堂”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常态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推进作业改革将作业设计纳入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使其成为教学效果反馈重要手段。以作业设计为校本教研重点,建立优秀作业展示交流与评价激励、检查考核制度,并纳入绩效。提升教师选编、改编、创编与命题能力,将作业备课纳入集体教研,开展作业设计比赛,以赛促教提质量。

“致广大而尽精微”,2025年,我校将以课程重构为锚点,以课堂深度为标尺,以师生共长为愿景,在区教学教研计划的引领下,锐意创新、务实笃行,奋力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具体安排

一月:

1.进行2024年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二月:

1.组织教师参加区教材培训

2.教研员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3.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教研计划

4.教师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5.进行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

6.各组按计划开展先行课和集体备课

7.开展二月份常规检评

8.组织各学科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

9.组织寒假特色作业评比

10.各年级开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11.收集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启动问题教研

12.组织校级语文优质课评比,并参加区级语文优质课评比。

三月:

1.各组开展先行课与集体备课

2.组织“和润”课堂推进工作及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每组一节示范课。

3.迎接市教学督导

4.迎接兰山区小学教学视导

5.开展三月份常规检查

7.开展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8.参加区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征集与评选

9.开展体育、思政、科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校级优质课评比。并参加体育、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区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10.开展第二届校园阅读节系列活动

11.迎接市区教学评估

四月:

1.各组开展先行课与集体备课

2.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加磨课活动

3.进行阶段质量调研,并做好分析

4.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

5.举行“创意素养展”

6.开展四月份常规检查

7.常态巡课,落实“和润”课堂推进情况

8.组织校级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

9.新教师汇报课

10.开展课本剧展评活动

11.开展问题教研

12.开展“立规养习”一日教学常规展评

13.参加区书法优质课展评

五月:

1.各组开展先行课与集体备课

2.迎接区技艺体上半年教学质量监测,学科质量监测及综合素养展评

3.组织“小小英语朗读者”评选活动

4.开展五月份常规检查

5.新教师培训

6.组织各学科“和润”课堂教师研讨课

六月:

1.各组制定复习计划

2.进行复习研讨活动

3.举办校大单元教学经验交流及基于核心素养命题研讨会

4.举行六一“艺术节嘉年华”书画比赛、师生规范书写竞赛等活动

5.开展六月份常规检查

6.开展新教师教学能力验收活动

7.常态巡课,落实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8.组织一二年级“乐考”

9.组织技艺体学科期末考查

七月:

1.组织三至六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2.梳理总结2024年上半年教学教研工作,调整下半年工作计划

3.举办教研员、教研组长论坛

4.布置暑假特色作业

八月:

1.组织各教研员参加全区各学科教研员培训

3.开展教师暑假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4.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5.开展教师各类专题培训活动

6.教师任课及课程表安排

九月:

1.新上岗教师培训、启动青蓝对接工程

2.组织教师参加兰山区教材培训活动

3.组织参加全区小学生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评比活动

4..参加区小幼衔接教学研讨会

5.青年教师“和润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

十月:

1.迎接全区小学常态巡课活动

2.参加全区小学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3.组织参加全区小学部分学科作业设计与案例评选

4.开展新教师亮相课活动

5.参加区小学数学素养比赛

6.开展十月份常规检查

十一月:

1.分年级打磨样板课、迎接区督导

2.迎接区教研室进行部分学科素养问卷调查

3.组织参加小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活动

4.组织参加全区小学教学教研成果展评

5.举行第五届校园吉尼斯活动

6.开展十一月份常规检查

十二月:

1.组织参加全区小学生读书成果展评活动

2.迎接区小学教学综合评估

4.迎接全区年终评估检查、艺体信专项督查

5.开展十二月份常规检查

6.总结2025年工作,拟定2026年工作计划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