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24-03-07    点击数:  
 索引号  lsqlyd3syxx/2024-0000005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发布日期  2024-03-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索引号: lsqlyd3syxx/2024-0000005
发布机构: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公开目录: 教学信息
发布日期: 2024-03-07

 为贯彻落实各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和《兰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2024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指导意见,遵循兰山区“人民满意、教育强区”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我校“梦想教育”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真正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出彩”少年,实现我校绿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

二、主要目标

1.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2.准确把握方向和着力点,以重点研究项目为载体,以核心教研团队为助力,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全面增强教研工作创新活力和协同合力。

3.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推进新课标落地,深化生本新课堂改革,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效率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教师更快成长。

5.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阅读、写字、 表达三项基础素质的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设计素养展示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全面育人”

1.稳步推进新方案新课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课堂转型为目标,以资源建设为抓手,落实教学基本要求,促进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变革,确保新方案新课标稳妥落地。积极探索解决课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主题展示、新课标实施交流活动,以教研专业力量支撑课程与教学改革。

2.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强化国家课程研究,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国家课程的校 本化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课程建设视角下的主题整合、学科融合等教学方式的改进;引进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突破具体课程间的界限,加强体验式学习、实践性应用等尝试,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慢速度、缓坡度、降难度。依托学校作为山东省课程实践基地和临沂市红色课程建设示范点的契机,不断优化以红色基因课程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和完善七彩梦想课程体系,用课程点亮学生梦想。加强教师课程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实施和创新水平。深入推进大阅读、大书法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努力实现阅读、书法课程化。

3.充分挖掘课程育人价值。落实好各学科课程是完成全面育人的关键,要引导教师基于学科本质、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或教学方式改革。深化学科德育研究工作,发现培育基于国家课程要求的育人活动实践案例,进一步落实好“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要求。

(二)加强关键环节研究,凸显“五育并举”

4.探索“五育融合”路径。进一步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究,落实全面育人要求。抓实抓好思政课教学,整合各方资源,扩展课堂空间,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以推进实践学习、跨学科学习为载体,探索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培育与推广核心素养导向的“五育融合”实践学校样本。

继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学为中心、学生出彩” 的“生本”课堂核心目标,引领教师将课改重点放在学生主体 地位的落实和学习方式的重建上。实现课堂育人的新要求,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开展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建立“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系统,提出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让教与学可见,促进学习深度发生,打造真实高效的“生本”课堂。

6.优化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学校减少考试频次,提高命题质量。开展参与式命题研修活动,提高教师命题能力。聚焦表现性评价,加强学习过程评价研究。推进小学分项等级评价,深化小学低段非纸笔测评、中高段实践性评价和跨学科综合性测试的探索。以评价为杠杆,指导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提升,推动三小集团化学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7.推进学教方式转变。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推进师生教与学方式与行为的转变,探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把握学科综合性教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多样形态。征集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组织项目化学习的交流研讨,形成转变学教方式的共识与策略。深化STEM教育探索。

8.推动教学管理转型。研究学校教学管理,修订学科教学规范,以教学常规科学落实为抓手,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型管理”的转变。完善“校长约课”制度,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靠上抓,带头抓,树立“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的是校长的观念,教师的课堂水平折射出校长的认识水平”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引领教师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全力锻造务实、创新、生动的高效课堂。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干研教务教制度,狠抓“向40分钟要质量”不放松,深入推进“当一天学生”“教干下水”,加大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

坚持抓好备课组活动,进一步规范备课制度,推行并规范教案和学案相结合的备课模式,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与管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测试与评价等过程管理。构建学科导向的教师研训课程,健全学业水平发展评价机制,督促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打造一个教学管理团队,积极参加区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和管理品质提升推进会,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用活课后服务: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开展培优补差、拓展学习、社团活动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将积极发现亮点,培植典型。

(三)全面落实双减举措,实现“提质增效”

9.推进作业改革实验。建立课程视角下的作业设计框架,将作业设计纳入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之中,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让作业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建立优秀作业展示交流制度;建立作业评价、激励、检查、考核制度,纳入绩效。提高教师选编、改编、创编和命题能力。征集优秀作业案例,开展作业改革研讨会。依托教育云平台,开展作业微课建设,形成作业指南、优秀案例、作业资源等一系列作业研究与指导成果。

10.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做好课后服务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为“5+2”托管时间与正常教学时间形成教育合力提 供助力,全面提升学校课程育人综合实力。积极开发学科拓展性课程,开展艺术、体育、科创等社团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 校有特色,班班有创新,师生齐参与”。

(四)优化多元展示平台,提升“综合素养”

11.提升阅读素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做好书院建设。加强整本书阅读与研究,上好阅读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阅读汇报。推进全学科全员阅读,建立师生阅读资源库,共享优秀成果。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读书演讲,国学小名士比赛、现场命题作文比赛、数学讲题活动、英语绘本阅读等活动,开展阅读考级、阅读小达人评选等活动,全方位推进阅读,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校园飘满书香。

12.提高书写水平。落实全学科练字、全作业管理、全过程管理,把练字与学科日常书写结合起来。要将写字课纳入学校课程,同时还要利用午饭后、课后托管等时间安排学生练字,要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训练时间。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书面作业的指导,对日常作业要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努力把练字与平时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规范书写意识。各科教师都要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学生的规范书写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写字竞赛活动,每学期组织 1-2 次大型师生写字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促进师生写字水平不断提升。

13.培养演讲能力。演讲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思维转变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内在的胆量和自信心。利用 “新课堂”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规定动作,给每个孩子上台展示的机会;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专题研讨会,引领教师关注学生表达素养,加强表达技巧和方式方法的指导;通过“数学讲题小名师”评选和英语口语比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清晰表达;通过学科素养测评,鼓励学生自信、流畅、大方地与人交流。

14.组织素养展示。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科学设计素养展示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必备品格,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的形式,采取问卷调查、现场答辩、即兴表演、实验操作及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评选等方法,对绿色评价指数、学习习惯、学科基础知识、学科素养与能力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采取综合性、多角度、特色化的学生综合素养展示形式,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张扬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力发展。

(五)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激发“教研活力”

15.促进教研转型。一是着眼研究前移,从基于经验的研究转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实证研究。坚持用项目统筹教研,靠数据支撑教研,以证据支持教研,运用数据、案例、经验三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学研究。二是立足重心下移,从粗放教研和以“教” 为主研究转向精准研究和以“学”为主研究。面向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订单”教研等多种形式,以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问题的解决为主攻方向,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三是实现重点转移,从零散教研转向系统研究,由单纯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以及服务区域及学校发展转变,突出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统筹性。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做好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促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16.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建立集体备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深度教研,开展系列化、深层次、持续性的实践研究,着力解决教师关切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17.推进信息化教研。加快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扎实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教学基本要求,推动学起来、研起来、用起来,特别是在智慧课堂、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基础教育教研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研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教研、巡课、共享、互动、诊断、评价为一体的线上教研范式。借力信息化推动学科融合教研、集团办学教研、校际合作教研、项目化教研、共同体教研、学段衔接教研,探索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特色多元、效果显著的兰山教研新样态。

(六)推进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8.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本着“求真、务实、创新”要求,指导老师加强学习。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课标培训、教材研读、教学基本功大赛、读书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借助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团队创优”。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即“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教学能手自我提升工程”和“核心团队品牌建设工程”,加大对“墨缘读书社”管理,通过读书成长、项目研修、学术交流、行动研究等形式,提升他们的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继续加强各级能手和新秀的培训与考核管理,切实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评选、培养、管理和使用,努力打造一批“领军人物”,不断壮大优秀教师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校级“名师工作室”活动,引领更多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型。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和规范汉字书写,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综合考评制度,借助评价杠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2024年1月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