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教学信息 | ||||||||||||||||||||||||
2025-04-25 点击数: | ||||||||||||||||||||||||
|
||||||||||||||||||||||||
|
||||||||||||||||||||||||
临沂方城小学 2025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25年方城小学教学工作“突破年”。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各级教育大会精神,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做群众满意的暖心教育”为总目标,坚持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继续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二、实施措施 (一)加强全员学习,推动教学教研转型 全面学习、深刻领悟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纲领规划和科学内涵,深入思考“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夯实“研究、指导、服务、评价”的职能定位,探索新时期教学教研工作范式。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方向和着力点,以重点研究项目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全面增强教研工作创新活力和协同合力。 (二)深入落实双策,构建和润生本课堂 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推进新课标落地,深化“和润”新课堂改革,实施“和润”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和润”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和润”课堂落地生根。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完善教研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指导教学教研的能力和水平。准确把握教师的需求和着力点,全面增强教研工作创新活力和协同合力。 (四)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教师更快成长,力争使全镇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五)开展和润争章,提高五育育人水平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利用“和润”争章活动,加强学生阅读、写字、表达三项基础素质的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设计素养展示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 、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规划学校课程方案,逐级细化课程实施路径。一是学校学期初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养目标、依据学校“和润致远 向美而行”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 世界眼光的和润少年”的育人目标;结合国家省课程方案绘制出能整体描绘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实施方案;二是各学科教研组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研判学情的基础上将整个学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这四者有机融合,制定出学期的课程纲要;三是老师们设计出“学为中心”的单元学历案。 2.实施五育融合课程,拓宽立德树人育人空间。强化国家课程研究,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课程建设视角下的主题整合、学科融合等教学方式的改进;引进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突破具体课程间的界限,加强体验式学习、实践性应用等尝试,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慢速度、缓坡度、降难度。依托学校社团,丰富和完善“和润”课程体系,用课程点亮学生梦想。加强教师课程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实施和创新水平。深入推进大阅读、大书法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努力实现阅读、书法课程化。 3.加强课程开发研究,转变教师全面育人观念。充分挖掘课程育人价值。落实好各学科课程是完成全面育人的关键,要引导教师基于学科本质、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或教学方式改革。深化学科德育研究工作,发现培育基于国家课程要求的育人活动实践案例,进一步落实好“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要求。 (二)聚焦核心素养发展,构建和润生本课堂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落实“学为中心、学生出彩” 的“生本”课堂核心目标,引领教师将课改重点放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方式的重建上。实现课堂育人的新要求,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开展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建立“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系统,提出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让教与学可见,促进学习深度发生,打造真实高效的“生本”课堂。 开学后,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大教研与小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分批分学科对教师进行和润课堂“主动-合作”课堂模式培训,并积极推进。 2. 创新构建教学模式 推行“三阶五步”和润课堂模式: 三阶:课前预学(自主探究)、课中共学(合作对话)、课后延学(实践拓展)。在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求老师们必须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将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进行精心的设计。 五步:课前展示—前置预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 巩固拓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自学、互学、展学、固学这四学做扎实。 3.推进学教方式转变 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 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 自主探究。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推进师生教与学方式与行为的转变,探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4.推动教学管理转型 。修订学科教学规范,以教学常规科学落实为抓手,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型管理”的转变。完善“校长约课”制度,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靠上抓,带头抓,树立“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的是校长的观念,教师的课堂水平折射出校长的认识水平” 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引领教师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全力锻造务实、创新、生动的高效课堂,狠抓“向 40 分钟要质量”不放松,深入推进“当一天学生”“教干下水”,加大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 (三)深化教研赋能,有效教研精准施 1.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扎实推进相约每周“三、四、五”的各学科半日集体教研。学校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建立集体备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深度教研,开展系列化、深层次、持续性的实践研究,着力解决教师关切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立足重心下移,从粗放教研和以“教”为主研究转向精准研究和以“学”为主研究。面向各校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订单”教研等多种形式,以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主攻方向,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3.推进信息化教研。加快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扎实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纳入教学基本要求,推动学起来、研起来、用起来,特别是在智慧课堂、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基础教育教研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研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教研、巡课、共享、互动、诊断、评价为一体的线上教研范式。 (四)共学共研共长,赋能教师专业提升 1. 精准施策,完善梯队建设 实施“青蓝工程”(新教师) ,依据“学科匹配、风格互补、需求对接”的原则将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一一结对,学校对结对师徒实行动态评价,确保实效性。 2.课堂达标,实施以赛促教 实施和润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举办“和润杯”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作业设计三赛道),纳入绩效考核。 3.校本研训,推进团队创优 借助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团队创优”。加大对“真卿文社”管理,通过读书成长、项目研修、学术交流、行动研究等形式,提升他们的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 4. 名师带动,实施评价考核 继续加强各级能手和新秀的培训与考核管理,切实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评选、培养、管理和使用,努力打造一批“领军人物”,不断壮大优秀教师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校级“名师工作室”活动,引领更多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型。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和规范汉字书写,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综合考评制度,借助评价杠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育融合,个性成长 1.开展全学科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做好书院建设。加强整本书阅读与研究,上好阅读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阅读汇报。推进全学科全员阅读,建立师生阅读资源库,共享优秀成果。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读书演讲,国学小名士比赛、现场命题作文比赛、数学讲题活动、英语绘本阅读等活动,开展阅读考级、阅读小达人评选等活动,全方位推进阅读,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校园飘满书香。 2.开展多样化训练,提高书写水平。落实全学科练字、全作业管理、全过程管理,把练字与学科日常书写结合起来。要将写字课纳入学校课程,同时还要利用午饭后、课后托管等时间安排学生练字,要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训练时间。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书面作业的指导,对日常作业要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努力把练字与平时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规范书写意识。各科教师都要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学生的规范书写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写字竞赛活动,每学期组织 1-2 次大型师生写字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促进师生写字水平不断提升。 3.开展学科素养活动,提升表达能力。演讲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思维转变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内在的胆量和自信心。利用 “新课堂”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规定动作,给每个孩子上台展示的机会;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专题研讨会,引领教师关注学生表达素养,加强表达技巧和方式方法的指导;通过“数学讲题小名师”评选和英语朗读者比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清晰表达;通过学科素养测评,鼓励学生自信、流畅、大方地与人交流。 4.精心设计素养展示,提升综合素质。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科学设计素养展示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必备品格,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的形式,采取问卷调查、现场答辩、即兴表演、实验操作及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评选等方法,对绿色评价指数、学习习惯、学科基础知识、学科素养与能力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采取综合性、多角度、特色化的学生综合素养展示形式,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张扬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力发展。 (六)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多元评价,科学导向 1. 课堂评价革新 制定《和润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生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目标达成度”三维度评课。 2. 学生评价转型 实施“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设立“和润少年”奖项。 3. 教师评价优化 将教研成果、学生满意度、跨学科合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附:2025 年方城镇中心小学教学教研具体工作安排
临沂方城小学2025 年教学教研具体工作安排 一月 1.进行 2024年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制定 2025年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二月 1.组织全镇小学各学科教材培训 2.举行全镇开学初期研讨活动 3.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及和润新课堂教研员下水课、骨干教师示范课 4.组织第三届全镇小学“数学小讲师”展评活动 5.举行学生寒假实践作业展评活动 6.开展教学常态巡课 7.举行全镇数学、英语、道法、思政、体育等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三月 1.迎接市区小学教学督导工作 2.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及课例研讨 3.开展“教干约课”活动 4.开展全镇学生书写素养比赛 5.开展教学常态巡课 6.参加区优质课评比 7.组织各校区常规检评及质量微调研活动 8.筹备读书节 9.举行新教师交流分享会 10.参加区创意素养展 11.体质健康测试活动 四月 1.组织参加区优质课评选活动 2.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及课例研讨 3.组织全镇小学生“读书节”活动 4.组织学科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建立学科作业资源库。 5.开展“作业新样态”专题研讨活动 6.组织参加全市小学学科优质课评比观摩学习 7.组织参加2025年春季新教材培训活动 8.参加区小学蓓蕾读书工程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推进会议 9.组织各校区常规检评及质量微调研活动 五月 1.举办“和润课堂”展示月活动 2.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及课例研讨 3.组织全镇小学生“国学小名士”比赛 4.组织开展全镇师生写字竞赛活动 5.组织全镇第三届“小小英语朗读者”评选活动 6.举办全镇数学节 7.“和润”课堂研讨课 六月 1.对各校区问卷调研 、常态巡课 ,落实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2.对各校区艺体信学科进行期末质量调研 3.组织如何进行期末复习研讨交流会 4.学生综合素养展评 5.组织全镇教学评估 6.组织全镇科技节活动 七月 1.组织教学质量检测 2.组织参加区作业设计及命题设计展评 八月 1.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暑期培训 2.举办第二届村小校长培训暨教学管理论坛 九月 1.组织小学各学科教材培训 2.组织开展教研员教研组长教学会议 3.组织全镇小学生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评比活动 4.暑假作业展评 5.青蓝工程启动仪式 6.新入职教师工龄认定 十月 1.举行和润课堂展示月活动 2.组织小学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3.组织全镇小学部分学科作业设计与案例评选 4.举行新教师“和润”课堂培训会 5.承办各学科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 十一月 1.进行学生学科素养问卷调查 2.组织小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活动 3.举行校园英语节活动 十二月 1.“和润”课堂教学评估活动 2.组织全镇小学教学综合评估 3.组织学生参加兰山区创意素养展活动 说明:具体活动安排将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镇教体局整体工作进行调整。
2025年3月18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