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2025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025年是区教体局的“持续突破年”,为贯彻落实各级教学教研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2025年兰山区教学教研工作要点》和《2025年兰山区小学教学教研重点工作安排》,立足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实际,以科学规律为基、以创新突破为翼,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以素养评价为导向的育人体系,特制定本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区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计划为指引,围绕“强基提质、创新突破”主线,全面落实区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12435”的工作思路,以“理念创新”为中心,坚持“五育融合、贯通培养”育人方向,加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作业布批、命题改革”四项研究,健全“共学共研、质量监测、教学评价”三个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构建“科研引领、精准施策、协同创新”的教研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区域名校提供坚实支撑。
工作目标
1.以五育融合育人模式为核心,探索贯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建立“幼小初”双向衔接机制,系统推进课程整合与评价体系改革,重点打造品德涵养、思维发展、健康促进、审美培育、劳动实践五大育人模块。
2.深化教研机制创新,通过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讨、典型课例深度剖析、分层作业设计展示等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质量,让核心素养在教学各环节有效落地。
3.建立覆盖全学科、全流程、全要素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通过教学精细化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精准把控与持续提升。
4.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三大工程”,夯实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青蓝工程促进经验传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深化理念创新,推进教研转型升级
1.强化教育强国战略学习。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各级政策文件,开展“强国建设,教研何为”专题研讨,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制定教研行动方案。推动教研组职能转型,打造“五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资源建设中心、质量监测中心、数字研究中心),重点优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育人实践。根据评价要求,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评活动,及时上传相关佐证材料,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性评价。提升教学常规管理的效能。
2.创新教研方式。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推动教研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推广“实证教研”模式,通过课堂观察、学情数据分析改进教学策略;推行“众筹学习”教师研修,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案例研讨和微课题研究。强化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情四项基本研究。积极参加各学科定期开展的区域备课组长大集体备课行动。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学习,提炼“求真务实、探究创新、合作共进”的教研组核心文化,评选优秀教研案例,杜绝形式化教研。
(二)聚焦全人培养,构建五育融合体系
1.深化五育融合实践。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建立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推进“大单元教学”实践,开展“达标课堂”建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推广启发式、差异化教学模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课程,开发五育融合校本课程。开展“大思政”课程建设,组织思政“金课”评选,利用课后服务或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学生自主选课活动。
2.强化学段衔接贯通。加入“小初”衔接发展共同体,开展跨学段课标共研、课程共建,优化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组建学科兴趣小组,开发小初衔接特色课程。认真组织、积极谋划,推进小初衔接活动的落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
(三)打造品质课堂,夯实核心素养落地路径
1.加强课程建设研究。整体规划学校课程,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2.0版”,把握课程实施方向,彰显学校课程特色,遵循课程实施规范。分年级研制校本化的“学科学期课程纲要”,编写“单元教学方案”,力促教师课程转化为学生课程。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积极开发学科校本课程、跨领域跨学科课程、特色艺体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构建课后服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超市”。加强数字课程建设与管理,开展精品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2.提升课堂实施水平。开展品质课堂建设行动,按照“达标课堂”“优质课堂”“品质课堂”三步走的策略,开展“品质课堂建设行动”,推动共学共研成果落地。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讲课比赛等相关教师能力大赛;通过青年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公开课和观摩课等引领教师研究课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校精品课例;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形成团队合力,强化团队创优,评选优秀学科团队;基于教研室和学科团队的项目,开展研究与落实,强化共学共研。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生本课堂”创新升级,继续落实“学为中心、学生出彩”的“生本”课堂核心目标,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共学、素养导向”的课堂生态,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学习任务单,强化情境创设与问题驱动。组织开展“课堂达标展评”,创新课堂评价,从“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度、目标达成度”三个维度量化课堂效果。开展“人人一节达标课”活动,教研组内互听互评,未达标教师由骨干教师结对帮扶,限期整改复评,全力打造“沂河好课堂”。
4.创新作业与评价。进一步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作业公示、作业布批抽查与反馈及素养展评体系,实现“管理—评价—育人”一体化。强化作业管控,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高作业在教学中的效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继续开展师生诗文经典诵读、阅读素养展示、“国学小名士”比赛、书法作品展评、读写素养提升系列活动,开展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实验素养抽测、教师创新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设计分层作业与探究性作业,举办“创新作业展评”;落实“无情境不成题”命题理念,加强学科素养命题研究,优化无纸笔考试形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四)优化教研管理,强化质量监测与师资建设
1.抓实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周半日备课”制度,每周固定半日为学科集体备课时间,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严禁随意挤占或形式化应付。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融合”“分层作业设计”等核心主题,结合教学进度制定学期备课计划表,确保研讨聚焦实效。实行“主备负责制”,主备教师提前一周上传教案、课件及资源包,组内成员基于学情补充修改,形成“初案—共案—个案”三级备课成果。
2.探索磨课研课流程。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五步研课流程,提升教学设计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一步:课时备课——个体精研,夯实基础;第二步: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优化方案;第三步:模拟上课——模拟说课,跟进指导;第四步:现场改课——名师展示,实战检验;第五步:成果梳理——听评研讨,优化设计。
3.研究单元整体教学。推动“1+N”单元教学设计集备,探索单元教学设计实践路径。立足课标与学情,挖掘学科本质,以单元为单位统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与评价,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素养进阶化发展。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将零散知识点串联为结构化网络,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
4.完善质量监测与反馈。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动态评价系统,关注五育发展数据;定期开展学情诊断,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改进教学。依据本年度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综合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数据库,构建学生创新素养监测制度,营造优秀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积极培育拔尖人才。
5.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响应“三名工程”“青优工程”“领雁工程”,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和名师工作室,开展“数字赋能”专项培训。强化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继续加大对学科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对青年教师严管厚爱并举,对骨干教师强基培优并重,配齐配强教研员队伍,开展课程标准、学科教材、教法学法、教情学情四项研究。积极参加起始年级新教材分级、分层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教研沙龙,力促教师适应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继续开展基于课标的教学研讨、教学沙龙和讲课标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我来讲课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全学科阅读”构建精神支柱,组织校园读书节启动仪式,开展读书活动,积极参加“好书推荐”活动。以“科创”教育培养关键能力,每周开展“数学小讲师”活动,系统构建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双轨培育体系,融合思维训练、跨学科项目实践及数学文化浸润,激发探究精神,赋能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重点工作
一月:
1.2024年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二月:
1.开展学生寒假读书交流活动
2.组织各学科教材培训
3.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各学科计划
4.开展读写团队读书交流活动
5.开展单元集体备课活动
6.制定2025年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学科学期课程纲要
7.组织教师人工智能研修培训
三月:
1.迎接全市小学教育教学评估工作
2.参加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开展校内各学科单元集体备课活动
4.组织参加区级各学科共学共研暨单元集体备课活动
5.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6.日常开展教干巡课活动
7.开展骨干教师示范活动
8.课堂教学展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
9.组织第一次常规材料检评
10.准备区体质健康测试活动
11.参加第七届兰山区中小学创意素养展
四月:
1.组织校园主题阅读节启动活动
2.组织读书成果展,开展读书节活动
3.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
4.开展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
5.上报第三期“三名”工程培养人人选
6.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7.组织第二次常规材料检评
8.开展学生素养抽测活动
五月:
1.开展全员听评课活动
2.组织新教师达标课活动
3.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4.开展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活动
5.准备迎接区质量调研
6.参加区里组织的大单元教学研讨会
7.参加小学段各学科沉浸式指导、校本教研联谊活动
8.“小小朗读者”校内选拔
9.组织小学生劳动素养大赛
10.组织新教师业务能力阶段考核
11.六一艺术节美术作品准备
12.组织第三次常规材料检评
六月:
1.新教师考核材料整理
2.考查学科期末考查
3.期末质量调研
4.师德测评
5.组织安排中考复习与考务工作
6.组织第四次常规材料检评
7.教师考评基础数据汇总
8.参加小学各学科开展作业设计及命题设计展评活动
9.参加全区第三届“小小英语朗读者”评选活动
10.开展一、二年级“乐考”,组织“乐考”案例评选
七月:
1.参加区学科教研员培训
2.上半年工作总结
3.教师期末考核量化汇总
4.参加区级国学小名士比赛活动
5.做好新教师考核工作
6.期末质量检测质量分析会
7.组织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全员远程研修活动
八月 :
1.评选兰山区教学质量奖和教学优秀集体
2.评选第十届兰山区教学成果奖
3.参加教研员、骨干教师暑期培训
4.参加区组织业务教干课堂教学能力测评活动
九月:
1.组织各学科教材培训
2.新教师培训会
3.“青蓝工程”培训会
4.骨干教师示范课
5.开展一年级立规养习课程
6.开展单元集体备课
7.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8.参加区级小学语文、数学幼小衔接研讨会
9.参加区级组织的新教材调研
10.教学常规检查
十月:
1.迎接全区常态巡课活动
2.参加区小学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3.参加区教学工作会议暨新课堂推进会
4.参加部分学科作业设计与案例评选
5.教学常规检查
6.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7.举办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
8.小学生数学素养展示活动
十一月:
1.组织校园主题阅读节成果展示活动
2.参加小学各学科开展的“送教助研”活动
3.参加区组织全区特色学校经验交流论坛
4.教学常规检查
5.新教师汇报课
6.迎接全区教学教研成果展评
7.进行学科素养问卷调查
8.组织参加区一二年级“乐考”经验交流活动
9.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十二月:
1.迎接区小学教学综合评估
2.组织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进行教学评价研讨与培训
3.总结2025年教学教研工作,制定2026年工作计划
4.各学科素养展示活动
5.准备教研员述职活动
6.读写团队读书交流
说明:具体活动安排将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区教体局整体工作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