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临沂第八中学4月份教学简报
2025-05-20    点击数:  
 索引号  lsqlydbzx/2025-0000019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第八中学  发布日期  2025-05-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沂第八中学4月份教学简报
索引号: lsqlydbzx/2025-0000019
发布机构: 临沂第八中学
公开目录: 教学信息
发布日期: 2025-05-20

教学简报

2025

临沂第八中学教务处编       2025430

 

     

 

耕读传家久,劳动育新人 —— 劳动教育 “丰收节” 之黄瓜苗移栽活动

探教学新道 绘文化新篇 —— 临沂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选活动

凝心聚智家校同行 共筑学子成长新篇 —— 八年级期中家长会

诵经典之声 品文化之韵 —— 八年级语文 “经典・新声” 诵读大赛投票启动

以书为舟探教育真谛 以思为帆寻成长支点 ——  “半亩方田” 读写团队世界读书日活动

 

 

 

 

 

一、 耕读传家久,劳动育新人 —— 劳动教育 “丰收节” 之黄瓜苗移栽活动

谷雨时节,临沂第八中学开展 “丰收节” 系列活动之黄瓜苗移栽实践,以农耕为载体,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 “活教材”。

一、科学筹备:播撒劳动之种

活动前,师生协同完成三项准备:精选叶片舒展、茎秆健壮的无病幼苗;混合有机肥与无机肥,深耕翻土 20 厘米改良土壤;通过地膜覆盖等方式,确保土壤温度稳定在 15℃以上、夜间不低于 5℃。学生在测量温度、调配肥料中,将生物学科的植物生长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实现 “从知到行” 的跨越,深刻理解劳动是知识应用的 “试金石”。

      

二、实践育人:躬行农耕之美

移栽现场,学生化身 “小农夫”,严格遵循科学流程:轻带原土团起苗护根,按 25-30 公分株距精准定植,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并每日观察墒情。“原以为种菜很简单,实操才知道处处有学问!” 九年级学生李同学的感慨,道出了劳动实践的深刻体悟。移栽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调整种植节奏,在控制动作精度中培养 “精益求精” 的态度;教师结合 “带土护根” 强调生态保护,引导学生敬畏自然、厚植绿色理念,实现身心与价值观的双重成长。

    

 

三、持续管护:守望成长之责

移栽后,班级划分责任区,通过《黄瓜苗管护日志》记录浇水、除草等细节。生物教师同步开展 “生长观察课”,引导学生用文字、绘画记录幼苗从 “两叶一心” 到抽蔓开花的全过程。30 余天的持续观察中,学生在 “等待” 中学会责任与坚持;日志记录与问题解决(如幼苗枯萎、虫害处理)培养了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让学生从 “劳动参与者” 转变为 “成长主导者”。

 

此次活动以农耕实践为支点,撬动三维育人价值:学生在 “手脑并用” 中掌握农耕技能,在挫折中锤炼抗逆品格,实现 “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将生物、物理、环境科学等知识嵌入劳动场景,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播种管护中感知传统农耕智慧,树立 “耕读传家” 的文化自信。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 “劳动 +” 为育人路径,让学生在翻土整地中感知自然节律,在播种育苗中孕育希望,在长期管护中体悟责任分量。这场扎根泥土的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深度转化,更让劳动精神如种子般深埋心间,最终结出既有知识厚度、又含人文温度的成长硕果,让每一个生命在耕耘与守望中绽放拔节向上的力量。

 

编者语
黄瓜苗移栽活动中,临沂八中学子在翻土播种间感悟劳动之美,于管护成长中践行责任

担当。这场与自然对话的劳动教育,既让知识在泥土里扎根,也让传统农耕智慧在实践中传

承。愿更多学校以劳为笔,在学生心中绘就 “耕读传家、知行合一” 的成长画卷。

 

 

 

 

一、探教学新道 绘文化新篇 —— 临沂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选活动  

3 月 31 日至 4 月 3 日,临沂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临沂第八中学举办,42 名教师聚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以新课标为引领,探索大单元教学与文化育人融合路径。

、课堂展风采:传统文化与教学深度融合

参赛教师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载体,构建沉浸式文化课堂:思想理念传承:通过《天工开物》印刷体验、临沂煎饼文化解读,展现 “道法自然”“务实创新” 的思想内核;人文精神浸润:借苏轼生平、《千里江山图》赏析及《西游记》哲学探讨,引导学生感悟 “中和为美”“立己达人” 的精神境界;实践创新设计:融入 AI 技术、非遗展演(如茶道、古琴),以 “琅琊古城游历”“敦煌精神探寻” 等情境任务,激活文化认同。

、教学显匠心:素养导向与技术赋能并行

活动凸显两大特色:大单元整体设计:以 “文化寻根 — 传承 — 弘扬” 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技术与文化共振:借助 AI 智能展示文物 3D 模型、诗词生成等功能,打破时空界限,让静态典籍 “活” 起来。教师才艺展示(如舞蹈、书法)贯穿课堂,增强文化感染力。

、研讨启新程:聚焦新课标与育人转型

活动总结中,市教科院强调:道法课堂需从 “知识传授” 转向 “素养培育”,通过挖掘教材中 “古与今” 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家国命运结合。教师需转变视角,以 “超越功利、指向精神” 为理念,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责任意识,让传统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精神沃土。

此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技艺的比拼,更是一次文化育人的集体探索。未来,临沂道法教育将继续以文化为舟,驶向 “有深度、有温度” 的课堂新境界,让千年文脉滋养时代新人。

    

二、凝心聚智家校同行 共筑学子成长新篇 —— 八年级期中家长会

4 月 29 日,临沂第八中学八年级召开期中家长会,以 “明方向、聚合力、促攻坚” 为主题,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桥梁,为学生成长与地生中考冲刺注入动力。

、学科联动:精准施策促提升

语文、数学、英语等五科教师围绕学科特点提出针对性策略:语文组强调 “经典浸润 + 时事评析”,数学组聚焦 “错题溯源 + 题型建模”,英语组推进 “情境化表达 + 项目式学习”。地理、生物教师结合中考趋势,重点讲解 “地图思维构建” 与 “生命观念深化”,助力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体育筑基:健康体魄强根基

班主任以 “健康是 1,其余是 0” 为喻,强调体能对学业的支撑作用,建议家长通过跳绳、登山等亲子活动,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增强专注力,以强健体魄迎接学习挑战。

、地生冲刺:三维攻坚备中考

针对 2025 年地生中考,学科组提出 “三维攻坚” 战略:知识攻坚上,依托 “高频考点清单”,开展 “每日一题” 精练与 “周末知识树构建”,强化基础巩固;时间攻坚上,巧用晨读背诵、午休默写、晚间复盘等碎片时间,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心理攻坚上,通过疏导备考焦虑、点燃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冲刺中考。

、个性帮扶:家校协同破困局

会后,各班启动 “偏科生精准帮扶” 行动:班主任联合学科教师分析学生学情,定制 “学科突破路线图”;建立 “班主任 - 教师 - 家长” 三方联动机制,并为家长提供 “黄金沟通话术”“偏科突破五步法” 等实操指南,助力学生补齐短板。

此次家长会凝聚了家校共识,家长们纷纷表示 “找到了共育抓手”。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家校合作为纽带,以 “勇者胜” 的魄力与 “细耕耘” 的匠心,护航学生在成长拔节期与中考冲刺中乘风破浪、筑梦前行。

      

 

 

 

诵经典之声 品文化之韵 —— 八年级语文 “经典・新声” 诵读大赛投票启动

为传承文学经典,激发语言表达活力,临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组于近期举办 “经典・新声” 诵读大赛。4 月 10 日,1-6 班选手的诵读作品正式开启线上投票,一场以声音为媒介的文化之旅由此展开。

、多元经典演绎,展现诵读魅力

本次大赛聚焦 “经典作品新声演绎”,选手们选取古今中外多元文本,以个性化表达赋予文字新生命力:文学名著类:2 班张杰、张俊一合作诵读《煮酒论英雄》,用铿锵语调重现三国风云;5 班王淑涵演绎《红楼梦》选段,以细腻声线传递古典悲剧韵味。散文诗篇类:1 班尤晨旭深情诵读《我与地坛》,娓娓道来史铁生的生命哲思;4 班李雨涵选取《老海棠树》片段,用轻柔语调勾勒亲情画卷。诗词歌赋类:5 班李俊岐以豪迈气势吟诵《将进酒》,尽展李白的浪漫风骨;1 班王中文朗诵《人间草木》,用舒缓节奏传递汪曾祺笔下的烟火温情。

、投票规则清晰,师生共参与

活动采用面向全校师生的线上投票形式,规则如下:投票时间为即日起至 4 月 13 日 21:00;每位用户可聆听作品录音后,从中选出 1 名 “诵读之星”(每个账户限投 1 票);票数最高的选手将获 “最佳人气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展演,期待师生积极参与。

、以赛促学,构建书香校园

语文组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比拼,更是一次沉浸式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通过诵读,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情感,在声音塑造中提升文学鉴赏力,实现 “以读促悟、以悟促行” 的育人目标。后续,7-12 班选手作品将陆续上线,最终结合投票结果与专业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 “最佳创意演绎奖”。

截至发稿,投票页面访问量已突破千次,师生参与热情高涨。愿这场声音的盛会,能让经典在新时代少年的诵读中焕发新生,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以书为舟探教育真谛 以思为帆寻成长支点 ——  “半亩方田” 读写团队世界读书日活动

4 月 23 日,临沂八中 “半亩方田” 读写团队以 “直觉为舵,理性为锚” 为主题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通过阅读分享与思辨讨论,探索教育中直觉与理性的融合路径。

理论深耕:解码教育直觉的温度

活动以《教育中的直觉》分享开篇,孙瑜老师提炼 “教育直觉” 三大核心维度:即时判断力(课堂临场应变)、情感洞察力(感知学生未言需求)、教学创造力(创新情境化设计)。书中 “教育是生命对话” 的理念引发共鸣,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需以心灵观察守护成长,而非机械流程。

 

金句漂流:碰撞直觉与经验的火花

“抽金句,聊故事” 环节中,教师们结合教育名著金句分享实践。蔺晨晨老师以 “无言的抵抗” 为例,讲述通过作文批注发现学生情绪波动的故事,印证直觉在情感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其他教师围绕 “教育是慢的艺术” 等金句,分享因材施教案例,展现直觉与经验交织的教育智慧。

 

未来之辩:AI 时代的教育理性思考

辩论环节聚焦 “AI 能否取代人类教育”,正反双方交锋激烈:正方肯定 AI 在个性化学习、资源公平中的价值,认为教师将转型为学习设计师;反方强调 AI 无法替代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塑造,教育本质是 “人点亮人” 的过程。最终达成共识:AI 是工具,教育的灵魂 —— 对生命的理解与唤醒,需人类的温度与智慧。

 

共识凝聚:在阅读中寻找教育平衡点

团队负责人张英老师总结指出,直觉是教育敏感度,理性是校准器。她鼓励教师以阅读滋养专业成长,在技术与传统的碰撞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做 “有温度、有深度” 的教育者。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精神盛宴,更以思辨力量为 “书香校园” 建设注入新动能,引领教师在直觉与理性的平衡中深耕教育本质

此次读书日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哲学的集体觉醒,为学校 “书香校园” 建设注入思辨力量。

 

编者语

当教育遇见世界读书日,临沂八中读写团队以 “直觉与理性” 为舟,在经典共读与思辨碰撞中,打捞教育本质的星辰。从《教育中的直觉》解码课堂温度,到 AI 时代教育价值的理性思辨,这场活动既是对 “人点亮人” 教育灵魂的坚守,也是对 “技术赋能成长” 的前瞻性思考。愿更多教育者能如他们般,以阅读厚植情怀,以思考校准方向,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书写既有情感浓度、又具思想深度的教育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