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山区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公共数据开放 智能问答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临沂玉龙湾小学2025年科学教研活动
2025-06-03    点击数:  
 索引号  lsqlyyulwxx/2025-0000035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玉龙湾小学  发布日期  2025-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沂玉龙湾小学2025年科学教研活动
索引号: lsqlyyulwxx/2025-0000035
发布机构: 临沂玉龙湾小学
公开目录: 教学信息
发布日期: 2025-06-03

2025年411日,临沂市玉龙湾小学科学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磨课教研活动。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热传导》和《风的形成》两课,为老师们呈现了精彩纷呈且富有启发性的课堂。

《热传导》:临沂美食中的科学探索

诸葛瑞腾老师执教的《热传导》一课,巧妙地将临沂地方特色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课程以一段展示临沂美景的视频开场——沂蒙山区的晨雾、沂河两岸的风光、热气腾腾的临沂糁馆,最后镜头定格在一碗刚出锅的糁上。这种从地方饮食文化切入的方式,既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自然引出了本课的核心问题。在探究环节,通过杯子变热了,引出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诸葛老师提供了铜棒、凡士林、感温油墨、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得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方向。

《风的形成》:古诗意境中的科学探究

陈继芹老师带来的《风的形成》一课则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课程以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开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通过赏析这首诗中描绘的风的各种现象,自然导入课题。"风是怎样形成的?"面对这个核心问题,陈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先寻找身边的风——电风扇、扇子、自然风等,再思考"如何制造风",引导学生理解风其实就是空气的流动。通过回顾热气球升空,探讨出温度的差异,并通过热风箱内未点燃蜡烛和点燃蜡烛形成对比,观察蚊香烟雾的流向验证实验结论:风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

专业评课:科学本质与文化浸润的平衡

诸葛老师的课把临沂美食与科学探究的结合自然流畅,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强化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如:评价语要更加细致化,传达给学生的指令更加清晰,明确好实验步骤等。陈老师这种"以诗启科、以科释诗"的教学设计,认为"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培养了科学思维"。磨课团队也提出建议如:出示生活中的风时可以进行分类,明确好人力和自然的区别、部分讨论环节可以省略、丰富评价语和教学语气上的激情。

这次磨课、评课活动,不仅为参赛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意见,也为全体科学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思想的碰撞和经验的分享,老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临沂玉龙湾小学

2025年4月12日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