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本教研 夯实生本教育 | ||||||||||||||||||||||||
2025-04-30 点击数: | ||||||||||||||||||||||||
|
||||||||||||||||||||||||
|
||||||||||||||||||||||||
强化生本教研 夯实生本教育
临沂西郊实验学校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全面实施生本教育,建立人人参与的分层教研体系,实施生本教研“八大行动”,通过集中大教研、分年级分学科周教研、跨学科教研、主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碎片式教研等多种形式,营造实践、探究、学习、交流、反思、合作的教研格局,让教研活动真实发生、深度发生,倾力引领生本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听课评课 多渠道听评课。学校组织开展校长约课、教务处约课、常态听课、推门听课、生本课堂达标课、生本课堂研讨课、教研员示范课等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夯实生本课堂建设。 关注常态课。注重教师常态课的上课情况,不允许老师和学生提前做公开课的任何准备,采取“一听、二看、三评”的方式提升常态课水平。听课老师近距离坐到学习小组旁边,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上,倾听每个学习小组的交流情况,观看学生如何“自学”、同伴如何“帮助”,评议教师日常教学表现。 听评一节课,提升一个组。一位教师讲课,全教研组教师均参加听评课。讲课后,先由讲课教师就成功点和缺憾处进行说课反思,之后听课老师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梯度、学科素养提升、讲练结合切入点、重难点突破方式等多个维度展开评课议课,就生本课堂中遇到的困惑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通过对自己观察的学生的客观描述,反思课堂,剖析问题,为上课老师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时实现全组教师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双向施策,均衡课堂水平。在生本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针对年级学科组、班级各学科之间生本课堂水平不均衡问题,“横纵”双向施策,横向指向各学科教研组,纵向指向班级各学科,全覆盖开展听评课活动,效果良好。 二、优质课评比 开展校级生本优质课评比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学。优质课标准紧扣“简、实、活”三个字。“简”是指课堂教学环节要清晰简单,参赛教师一律按照生本课堂要求展开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实”是指课堂的实效性要强,尤其是“课前小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要真实有效,忌形式主义。“活”是指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应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生本课堂理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三、家长进课堂 为让学生家长更好地领会生本教育的意义,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学校开展生本课堂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生本课堂模式,感受学生的变化及学习成效。课后教师与家长座谈,倾听家长的感受以及对生本教育的合理化建议,以此增进家校沟通,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合力促进生本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召开生本课堂研教会 定期召开生本课堂研教会,由优秀教师分享对生本课堂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的做法。通过研教会,教师们提炼出针对生本课堂的如下观点:三个“一点”:即教师弱一点,学生强一点;教师懒一点,学生勤一点;教师笨一点,学生精一点。三个“改变”:即变注重教为注重学,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变知识为本为能力为本。课堂状态应是:安静思考,热烈讨论,思维碰撞,智慧提升。课堂调控:教师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唤醒心灵与激扬生命。学生感受:不是老师让我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自己认为应该做什么,我想怎么做……上述观点归结为一句话,即:“只要你放手,就会有惊喜。” 五、课题研究 学校重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开展26项生本微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生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生本理论水平和生本实践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推行生本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六、微教研 教研组开展问题导向下的“微教研”,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对于生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三五成群的微型教研,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七、校区联研 三个校区定期开展校区联研,聚焦生本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以示范课及研讨会的形式进行。通过校区联研,校区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共同提升。 八、举办生本教育论坛 学校从三个校区,教干、管理人员、教师,教学、德育、后勤等不同层面分批次举办生本教育论坛,参与论坛人员梳理学校实施生本教育以来的经验与不足,畅谈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及今后的打算,掀起生本教育讨论热潮,推动生本教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