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安全应急预案 | ||||||||||||||||||||||||
2023-11-01 点击数: | ||||||||||||||||||||||||
|
||||||||||||||||||||||||
|
||||||||||||||||||||||||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踩、压、伤、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或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破坏性地震)等。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组织机构 (一)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指挥机构 组 长:郭凤群 副组长:陈连恩 卢英苗 彭云凤 房 磊 成 员:宋晓波 孙 艳 宋 娟 刘 丽 马鸣超 朱志红 王 红 王 琳 孙树军 李怀美 尹方圆 (二)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1.抢救处理组: 组长:房 磊 宋晓波 成员:各班班主任 2.后勤保障组: 组长:房 磊 宋 娟 成员:各科任老师 二、日常安全管理 (一)每天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要严格按照值勤制度,在校门口、学校校园、教学楼走廊等处进行每天的执勤护导。 (二)禁止在校园的教学楼踢球、爬墙、爬楼门、滑楼梯栏杆,违者通报批评,对涉及的班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扣分。值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在校园内上述违规现象。 (三)凡是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安排教师管理,保护学生安全。 (四)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它现象,保证学生有秩序、守纪律地上下楼,当天值班领导、值班教师负责楼道口进行监督、疏导。 (五)各班主任要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爱护同学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六)学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学校后勤处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楼道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七)不定期对学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校园的安全隐患。 (八)学校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工作会议必须对上月的安全工作进行小结,并就下一步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全体教师会议根据实际布置安全工作。 (九)建立安全工作台帐制度,按年初制定的学校安全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三、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一)重大突发事件 1.报警程序: (1)学校负责人 (2)根据事件需要,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公安机关,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110。 2.处置措施: (1)接报后,校长、值班教师和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2)组织人员按照程序打电话向领导报告。 (3)组织领导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到场领导汇报。 (4)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校卫生室或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如是殴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带离现场,其余人员驱散。 (6)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7)如是社会人员来校闹事且较为严重的,须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 3.注意事项: (1)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 (2)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是: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 (3)严格控制社会闲杂人员和家长进入校园。 4.疏散人员: (1)当事人所在的教室、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地带,其余各室关闭门窗,避免更大的伤亡事故。 (2)确保教师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火灾事故 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学校领导组成员,值班教师,消防安全员。 2.报警程序: (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学校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3)学校在向教体局和上级部门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3.组织实施: (1)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校区内消防安全员和教师成员为主,其余人员(学生除外)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4)指挥人员和教师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 ,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4.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5.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三)被盗案件 1.处置事件的组织:事件发生的学校负责人、教体局领导、街道领导,学校值班教师,公安干警。 2.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校领导报告。 (2)向教体局领导汇报。 (3)经领导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3.处置措施: (1)接报后,学校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4.注意事项 (1)此类案件一般内部掌握,知情者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宣扬。 (2)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3)各级领导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学习秩序。 (四)食物中毒事件 1.处置事件的组织:学校领导、教体局领导、街道领导、学校值班教师、卫生防疫部门人员。 2.报告程序: (1)学校领导。 (2)教体局领导。 (3)根据事件需要,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地方防疫部门。 3.处置措施 (1)发现情况后立即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 (2)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当地卫生院(所)或就近医院,无交通工具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110”请求救助。 (3)由饮食服务管理人员封存现有食物,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或售饭处。 (4)立即组织骨干教师组成陪护人员队伍,由各学校领导安排负责陪护,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到医疗单位探视,以免影响治疗秩序。 (5)根据领导要求,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区防疫部门报告。 4.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安排专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五)交通事故及其他伤害事故 1.处置事件的组织:学校领导、教体局领导,学校值班教师,公安部门人员。 2.报告程序: (1)学校领导。 (2)教体局领导。 (3)根据事件需要,报告公安机关、医疗部门。 3.处置措施 (1)师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校舍坍塌、楼道拥挤踩踏及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等意外伤害时,要按照“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置,积极抢救,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校卫生室或就近医院,或拨打120急救中心请求救助,后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对楼道拥挤踩踏事故,要及时寻找其它通道,及时赶至人流上游组织疏导,防止事态扩大。 (2)及时向区教体局报告,造成死亡的,应及时向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报告。 (3)妥善处理事故,协助公安、安监等部门保护现场。 (4)通知受伤害者家属或家长,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协助有关部门迅速调查事故原因。 4.注意事项 (1) 稳定师生情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家长来校,安排专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 (六)学生防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1.加强对学校周边水域安全的排查 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设置水域安全防护警示牌,做好对学生溺水事故易发区的安全管理、健全记录资料。 2.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许再上下学路上和节假日私自或结伴到非游泳水域(水库、池塘、河流、水坑等)游泳。 3.召开家长会以及发放《告家长书》 向家长宣讲防溺水的知识,请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工作。教育学生不在没有成年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提高防溺水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家长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4.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 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提醒,避免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5.应急行动 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迅速进行抢救,努力保证溺水学生的生命安全,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最早发现溺水事故者应立即拨打110和120请求救助。 (2)校领导立即报上级,同时迅速按本预案的职责范围做好工作并通知有关部门,发出救援指令,并亲自赶往事故现场。 (3)根据事故状态和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同时展开积极的救援方法,保证救援工作的及时性。 (4)做好对危急事件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混乱造成系列不安全事故发生,应对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保障救援工作的有效性。 (5)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做救护工作。 (6)当事故控制后,要协同有关部门调查工作,做好事故原因的调查上报和防范措施的修订。 (七)防汛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我校全体师生安全防汛和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汛工作预案: 1.报警程序 学校值班室→学校校长→学校抗洪领导小组→报告上级部门 2.防汛抗洪工作安排及措施 (1)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渡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防汛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4)学校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提高防灾意识。 (5)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情况。 (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不能单独离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无人员伤亡。 (7)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质。 3.注意事项 (1)抗洪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救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灾。 四、宣传教育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宣传活动,落实应急宣传各项工作,在全校普遍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等基本应急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校师生临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五、奖惩办法 事故发生后,须及时将事发的原因分析、经过及应吸取的教训、今后改进工作的措施等形成正式报告,报区教体局。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报、迟报、谎报和瞒报的和因学校责任事故造成重大伤害的,分清责任,由上级领导部门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责任人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