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银河小学2025年卫生防疫应急预案 | ||||||||||||||||||||||||
2025-05-20 点击数: | ||||||||||||||||||||||||
|
||||||||||||||||||||||||
|
||||||||||||||||||||||||
临沂银河小学2025年卫生防疫应急预案 学校作为公众场合,一直以来是传染病肆虐的场所之一,为减少传染病在校园中蔓延,保证在校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传染病预防就成为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根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一、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冯 浩 副组长:张云腾 臧艳红 郁万武 成 员:翟 龙 王一然 金晓蕾 李文玲 李欢欢 王丹 陈虎 李芳芳 朱鹏勇 陈晓旭 曹振南 1.综合协调联系:张云腾、王丹。主要任务是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开展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通讯畅通。 2.专业抢救:李文玲、李芳芳。主要任务是组织本校教职工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护,应立急赶到现场,开展救护工作。 3.医疗救护:翟龙、金晓蕾。主要任务是与医院联系,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医治工作。 4.警戒维护:陈晓旭、曹振南。主要任务是设置警界区域,维护现场秩序、 疏通道路,组织人员撤离,劝说围观者离开现场。 5.后勤保障:李欢欢、朱鹏勇。主要任务是迅速调集车辆运送伤员及救急物品。 6.善后处理:陈虎、各班班主任。主要任务是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并做好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情,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二、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界定 1、 感染性或季节性、暴发性疾病,特别是非典型性肺炎、猪流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感染性腹泻等公共卫生事件。 2、在一定时间段传染病发病5人以上事件。 三、突发性传染病处理机构及职责 (一)发现班级内个别学生患上了传染病后,一般由各班主任老师负责处理,即及时上报学校卫生保健老师,同时联系家长立即带孩子就医,并做好患病学生的登记造册工作。 (二)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处理领导小组成员一旦发现班主任上报的患传染病的学生人数较多,并且存在蔓延的趋势,应立即上报区教体局办公室和区卫生防疫部门。 (三)小组平时安全分工情况。 校长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分管副校长负责协助校长;政教主任负责校内学生课内外安全工作;总务主任负责校舍、学生活动场所及食堂安全工作;卫生保健负责人负责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工作。 (四)发生校园突发性传染病事故时领导小组分工情况。 1、校长: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和自理学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日常处理工作,做好事件处理情况的信息汇总、草拟新闻报道,接待有关新闻单位,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材料,代表学校对外公布有关情况;指导有关部门做好事故施救和善后处理工作,做好上级领导以及有关地区领导的接待工作。 2、卫生保健老师: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严格按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平时能通过媒体获得有关传染病的信息,进行必要的防范。一旦出现传染病(即使一时无法确诊),视情节轻重分别向街、区卫生防疫部门及区教育局办公室报告。 3、分管领导:协助校长做好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现场指挥工作,负责监控病情,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护送病人等工作。必要时请求,协助当地政府、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同时关注事态发展。 4、政教:负责师生的急救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对师生进行抢救,急送市级医院。做好全体学生的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特别要对患病学生进行病后心理健康辅导。 5、善后处理保障小组:由校长领导,由全校教师参与,做好校内教职工、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做好校外家长的安抚工作,防止因大面积传染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应熟悉相关业务情况,在事件处理中,一要沉着冷静,积极救护,二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事件、事故的危害进行科学监测,制定科学救护措施,实施正确的处理办法,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四、处理原则 (1)“及时报告,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发生突发性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护措施,并在半小时内将核实的情况通过电话向街、区防疫部门、教育局办公室报告。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学校在报送教育局办公室的同时,立即向政府、派出所、街卫生院、区职工医院等部门通报。 (2)“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快速反应”原则。进一步完善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安全隐患,要立足防范,抓小、抓早、以快制快。我校将本着谁发现谁是第一处理人的原则,确保快速反应,及时应对。一旦发生重特大事件,学校全体领导班子和教师将紧急行动,相关负责人员各司其职,做好事件、事故的处置工作。 (3)“教育疏导,化解矛盾,救人第一”的原则。学校若发生群体性事件,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方法,加强正面宣传,积极教育引导,稳定师生情绪,及时化解矛盾,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五、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处理常规程序 1、事故报警 力争在第一时间将师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同时及时报警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为果断处置事故赢得最佳时机,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求每个师生在发现事故的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地报警。在学校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在积极做好师生自身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同时,立即报警并向校领导及上级部门报告。 2、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后,负责立即在第一时间将患病人员送就近医院抢救,另外,学校及有关负责人要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或亲属,并立即根据现场事故发生情况,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将学生撤离患病区域,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隔离事故现场。 3、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学校紧急启动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属于重特大事故的,校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必须即刻赶到事故第一现场,指挥或指导、协助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六、其他事项 (1)校长不在场,由分管领导(或现场最高行政职务者)任现场指挥。突发性传染病处理小组成员在事件处理时必须各尽其责,不得推诿、扯皮。每个教师都有被指挥、指派的责任。 (2)学校其他教职工在事故发生时,都负有紧急通知、汇报、参与抢救和做好稳定工作的职责。对于不尽责、不作为或躲避责任的有关人员,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3)凡接到突发性传染病紧急报告后,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致使事故蔓延、扩大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接报处理。接到重特大事件报告后,接报者应详细记录报告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等内容,必要时复述一遍。并迅速将事件记录的内容向校长汇报,同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现场保护。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的同时,要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 (6)报告内容:在报告突发性事件时,学校由分管领导负责填写“突发性事件报告单”,如遇紧急情况,可以在报告后及时补填,突发性事件处理完毕,学校由校长负责及时填写“突发性事件处理结果报告单”,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区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事故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后,学校应及时进行补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