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校园门楼、手绘“孝悌故事”的孝文化墙、镶嵌精美的大理石牌匾……每当上下学高峰期,兰山区汪沟镇400米长的“闵子文化街”就成为道德评议的长街。该镇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都坐落于这条街上,每天来往的上千名学生和家长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一条传统文化街的建设,打通了向道德高地进发的道路。
“闵子文化街”只是兰山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优化小城镇“软环境”的载体之一。近年来,兰山区深入挖掘孝德、书法、兵学和红色等传统文化资源,依托孝文化广场、红嫂广场、园博园等景区教育阵地和“四德工程”等各类道德建设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遍布机关、企业、社区的“德润兰山”的浓厚氛围。目前,该区共建设道德讲堂120余个,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8个,依托商城在商贸物流业形成了“诚信立市、德行天下”的行业文化。
最近几天,柳青街道大官苑社区居民正在进行传统文化课程“弟子规”的学习。据社区“弟子规”班教师倪秀梅介绍,为弘扬传统文化,社区利用晚上为群众讲授“弟子规”课程,并设立了“二十四孝”宣传长廊、“四德榜”和“赡养老人公示栏”,大家公认的孝子孝媳们都贴在“四德榜”上,对好人好事进行鼓励,同时对赡养老人情况进行公示,再加上街道组织建设的“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教育阵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在孝文化之乡白沙埠镇,每年一度的孝文化节为人们提供了接受孝文化教育的机会。去年,112名新时期孝子在孝文化节上受到隆重表彰,并成立了兰山孝文化研究会,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此有了“正规军”。孝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利用周末开展“孝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孝德理念,同时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挖掘,赋予时代气息。近年来,动画片《小孝星王祥》、电影《少年闵子骞》等影片的创作,更增强了兰山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立足商贸物流发达的实际,兰山区将弘扬传统文化与构建企业文化相融合,注重在企业文化中植入“诚信基因”。该区天源物流园区为改善行业经营环境,拿出300万元成立了“诚信物流联盟”,叫响了“你丢货、我来赔”的诚信承诺。诚信联盟内的物流企业自发货之日起30天内未将货款发给客户的,由天源负责在3天内垫付。
“内蒙古的16万元代收货款,这次没能追回来,但这笔账我会一分不差地赔给客户。失信的成本太高了,就算是100万元我也不会转嫁给客户。”日前,临沂致胜物流公司总经理张爱强到内蒙古讨要代收款,却空手而归。
“我们先人的文化理念中,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临商的品牌和自信。去年,我加入了诚信物流联盟,签订了诚信协议书。要发展就得树品牌,树品牌就得有吃得起亏的心理准备,无论如何也不能砸了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招牌。”张爱强告诉笔者。张爱强的物流诚信,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更来自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将传统文化植入行业的过程中,兰山区引导大企业在“兵、书、笃、孝、红”等文化理念中找准定位,形成富含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产业文化。
为帮助物流企业树立诚信品牌,兰山区从6月份起启动了对物流企业的新一轮集中规范整治活动。以整治为契机,该区积极探索建立起物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物流诚信体系,并设立物流“黑名单”,以维护传统文化在物流行业的道德品牌。传统文化在企业生根,一条通向道德高地建设的新路在兰山越“踩”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