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局长焦秀荣访谈:
以“大爱民政”为目标 全面推进阳光民政建设
区政府网站:焦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此次访谈。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之后省市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区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焦秀荣:好的。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4年5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制度形式明确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内容,省市政府也出台了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规范。我区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在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取得新成就。
一是制度机制规范健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兰山区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兰山区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等15个文件,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全市做到“五个率先”,率先设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平台,对申请及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比对,为准确实施救助提供可靠依据。率先实行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对所有享受低保待遇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经办人员亲属、村干部亲属进行备案,专门建档管理。率先在政府政务大厅和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均设立社会救助窗口,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畅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率先建立“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将全区所有医院及镇(街道)卫生院进行了联网,在城乡低保、五保、优抚对象住院结算时进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及时。率先开展“救急难”下沉试点,为镇街道第一时间救助困难群众提供保障,提高救助时效性。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并推广我区经验。
二是监督查处及时有力。在区、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设立社会救助公示栏,在社区统一制作公示栏374块,将救助流程、救助政策和救助人员名单长期公示,确保各项救助在阳光下规范操作;在区、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查询机,公示救助对象名单,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行风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来信来访等群众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逐一入户核实,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都达到100%。利用4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区、镇、村民政干部及工作人员全部签订低保《承诺书》480份,对全区所有在保对象开展走访调查和信息核对,共调整低保对象2522户4617人(新增城乡低保1210户1985人,取消1312户2632人)。
三是各类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全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4803户、23475人(其中城市610户、1313人,农村14193户、22162人),社会化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3586.9万元,发放低保电价补贴367万元,发放80岁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补助金493.5万元;发放五保对象生活补贴和供养经费330万元,投资198万元实施敬老院“暖冬工程”和“蛋奶工程”,投资187万元实施敬老院服务能力提升;为24316名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缴纳参加合作医疗个人承担资金243万元;“一站式”救助困难群众723人次,救助金达91.2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3039人,救助金104.5万元;大病救助和低保大学生救助1385人,救助资金419.4万元。发放孤儿、困境儿童、城镇“三无”人员生活保障金99万元,为社会散居孤儿进行了免费体检。
区政府网站:当前,社会和群众对社会救助关注度很高,解决群众“求助多门”和提高救助对象准确度受到普遍关注,请您谈谈我区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方面的具体做法。
焦秀荣:好的。为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上级文件要求,一方面我区制定出台了《兰山区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区政务大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统筹协调,设立了社会救助窗口,下设民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五个综合救助窗口,民政、卫生、教育、住建、人社5部门入驻,实行“五统一”的建设标准,即统一“人员配备、标识设置、便民资料、岗位技能、登记备案”,每个部门配备2名熟悉政策业务的窗口工作人员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增强部门联合救助的协同性、时效性。全区各镇(街道)全部依托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社会救助相关业务,由救助窗口统一受理,统一登记,限时转办,畅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门里有人、能解急难、规范长效”。
另一方面,加强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才能有效提高救助精准度,防止错保、漏保、关系保、人情保的发生。一是完善核对机制。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对申请及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比对,为准确实施救助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规范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对所有享受保待遇的机关事业干部和经办人员亲属、村干部亲属,实行备案,建立独立档案进行管理。三是加大公示和查处力度。在区、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设立社会救助公示栏,在区、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查询机,在区民政局网站进行公示,确保各项救助在阳光下规范操作。成立低保监督核查小组,对行风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来信来访等群众举报投诉,在第一时间逐一入户核实,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四是建立民主评议机制。由镇街道民政干部在村社区配合下组织、主持村社区的低保对象民主评议会,参加评议人员包括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其中村民代表不低于总评议人数的三分之二,总评议人数不低于30人。评议后,由镇街道民政干部逐一入户调查。
区政府网站:据我了解,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是咱们民政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区的双拥工作。
焦秀荣:好的。兰山区现有享受抚恤定补的优抚对象5988人,7个驻军单位,有着光荣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和驻城部队坚持把双拥创建工作纳入工作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常委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召开常委议军会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双拥工作的重大问题。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区六大班子领导、区直有关部门、镇街道、村(社区)以及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走访驻军和优抚对象,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形成了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双拥工作网络,推进了双拥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今年7月份,省双拥模范城(县)考评组来到我区考核双拥工作,对我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以及银雀山街道、柳青街道、方城镇、沂蒙大楼、梨杭社区等单位的双拥工作表示了肯定。
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我区严格落实《兰山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简章》,经过考试考核、公开选岗和公示,有8名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有47人选择了自谋职业,共发放自谋职业金269.3万元,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18.7万元。共接收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634人,经档案审核,有安置工作45人,自主就业589人,共发放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补助1065.4万元。另外,开展了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共有140人参加了烹饪、计算机、物流管理、汽车驾驶和挖掘机驾驶等专业培训。2015年,我区还大幅度提高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依据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达到了13029元,为全市最高,共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332户、1799.7万元,切实保障了义务兵合法权益。
区政府网站:现在已是8月份,防汛工作早已提上日程。请您介绍一下我区在防汛救灾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准备?
焦秀荣:好的。按照省民政厅下发的《山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为应对自然灾害,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项准备工作:一是完善了各类救灾预案。根据我区实际,出台了《兰山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兰山区民政局地震灾害灾民救济工作应急预案》、《兰山区民政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兰山区民政局防汛应急预案》等各类工作预案,成立了兰山区减灾委员会,积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二是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与气象、地震、水利、林业、农业等涉灾部门建立日常灾害交流制度,收集分析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动向,预测灾害发展方向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好预防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应急工作;三是建立了汛期24小时值班和局领导带班制度,每天安排人员坚守岗位,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掌握灾情动态,加强灾情信息沟通;四是配备了救灾必需的车辆、移动电话、照相机等设备和装备;五是建立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发挥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作用;六是建立动态的灾民救灾物资储备机制,根据救灾专用物资需要确定生产和经营厂家,与其签订相关协定,使相关救灾物资的库存保持在一定的数量水平上,以备应急状态下所需;七是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资金,专项用于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八是积极开展减灾教育,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如灾情发生,我们将及时开展灾情统计核查,严格执行灾情2小时内初报、重大灾情直接上报、救灾预案启动期间24小时零报告和灾情台账管理制度,确保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自然灾害等级采取相应救灾应急措施。组织救灾队伍,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现场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成灾规律、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等情况,合理设定安置(避难)场所,做好灾民安置转移工作;认真组织查灾核灾,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农田绝收、全冲户等特重灾民户及其它方面的损失情况;组织动员灾民恢复生产、抢种补种农作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根据核灾后的灾情数据,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灾民吃饭、穿衣等总体安排方案,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分步实施灾民救助;协调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减灾优惠政策,尽量减轻灾民负担;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为灾民提供资金和物品援助。通过动员各级各部门行动起来,尽最大力量保障灾民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房住。
区政府网站: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请您谈谈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思路和打算?
焦秀荣:好的。全区辖7镇4街道1个工业园区,322个村(社区),面积8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8万。截止2013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有14.3万人,预计到2015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万人,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全区现有街道老年公寓3处,镇街道敬老院8处,全部属于镇街道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公寓3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个,农村幸福院20处。至2015年底全区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床位31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成立了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履行职能,各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落实养老机构设施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当前要重点研究解决养老项目“落地难”问题。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加快落实养老机构建设运行补助政策,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服务管理,发挥好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效益。二是根据老年人特点,加快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镇街道老年公寓和敬老院改造提升,加快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加快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逐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服务网络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有技能、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加强与高校、大中专、职业学校沟通,做好养老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为养老服务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护理人员队伍;大力培养护理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的护理技能人才,以满足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和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改善与提高福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根据工作人员的护理技能等级,采取不同岗位、不同待遇,真正让干多干少不一样,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大智能化设备和12349养老服务热线建设力度,每个县区建设一个统一的呼叫系统,并与医疗机构联网,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提高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