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吉(前?—前48年),西汉经学家,字子阳,系周朝太子晋的后裔。开始王氏住琅琊皋虞,移居临沂都乡南仁里,是王氏居住临沂的开始。
王吉少年时,求知若渴,爱晓五经。西汉解释《春秋》的经文著作有《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邹氏传》和《夹氏传》,王吉是唯一能讲《邹氏传》的人。当时,《论语》有今文本的《鲁论》、《齐论》和古文本的《古论》3种,传《鲁论》的以萧望之及王吉之子王骏著称;传《齐论》的则以王吉和贡禹最为有名。王吉曾随韩婴弟子蔡谊学《韩诗》,亦以《韩诗》传授于人。
王骏早年由其父介绍,随梁丘贺学《易》,对《鲁论语》有深刻研究,著有解释《鲁论》的《鲁王骏说》20篇。王骏因才能出众,经光禄勋匡衡推荐,任谏大夫、幽州刺史、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赵广汉张敝、王尊、王章都任过京兆尹,皆以政绩显著闻名,当时京师流传:“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2、武宣卞皇后(161—231年),佚名,琅琊开阳(今临沂市)人,曹操一如既往、曹丕生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被封为魏王,拜她为王后。曹丕继位,尊她为王太后。到丕即帝位后,尊皇太后。明帝曹睿即帝位时,尊为太皇太后。卞后“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有母仪之德。
3、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晋琅琊临沂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
4、王览(205~278) 字玄通。魏、晋官吏。琅琊临沂(今临沂市白少埠镇诸葛城)人。王祥的同父异母弟。少时即以友爱兄弟为人所知。其母朱氏,虐待王祥,他常劝其母善待兄长,使其母凶虐的习性稍减。朱氏常命王祥夫妻服苦役,王览夫妻乃与其兄嫂共同操作。朱氏心痛王览,不得不停止。王祥孝贤之名声渐渐传播开来,朱氏异常嫉妒,乃在酒中放毒药,命王祥喝。王览知道酒中有毒,急夺王祥手中的酒杯。朱氏怕王览饮后中毒,不得已将酒杯夺回。此后,朱氏每赐王祥食物,王览必定先尝,使朱氏无法下手。三国魏黄初年间,在王祥任徐州别驾的同时,王览亦应本郡之召,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魏末,实行五等封爵后,封即丘子,食邑为600户。274年(晋泰始十年),除弘训宫少府。278年(咸宁四年)为宗正卿。不久,王览上疏乞求退职,晋武帝诏准其以太中大夫归老,赐钱20万以及床帐荐褥,派医给以治疗疾病并赐给药物。后转光禄大夫。278年(咸宁四年)死,谥号“贞”。晋武帝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王览有6个儿子,即王裁、王基、王会、王正、王彦、王琛。其后世在东晋时代出现不少重臣和其他人才。《隋书·经籍志》著录《晋散骑常侍王览集》9卷。
5、王戎(234~305) 字濬冲。西晋大臣。琅琊临沂(今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城)人。士族出身。祖父王雄官至幽州刺史。父王浑任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晋书》本传说,王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能直视日光而不目眩,人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六七岁时,与群儿嬉戏于道侧,有一李树果实累累,伙伴皆奔往树下,王戎却说:“树在道边而多果实,必是苦李。”摘尝后果如其所言。王戎进入仕途,先袭父爵,辟相国掾,累官至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279年(咸宁五年),王戎奉诏伐吴。280年(太康元年),他派参军罗尚、刘乔率军与王濬合攻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等投降。五月,吴亡,王戎进爵安丰县侯,被召入朝为侍中,复迁光禄勋,吏部尚书。290年(惠帝永熙元年),改为太子太傅。后累官至司徒。王戎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他虽居朝廷显要官位,但“无謇谔之节”,凡事不主持正义,“与时浮沉,无所匡救”。任官吏部时,未进用过寒素门第的才能之士,也未黜退过凡庸官吏。他选拔官吏,不重品德和理政才能,专尚虚名。他为司徒时,虽居综理朝政之位,政事却委托僚属办理。王戎贪吝好利,园田、水碓遍及各地,拥有大量粮食钱财犹聚敛不已,常常自执牙筹昼夜计算,总是感到不满足。他的女儿嫁给裴頠,向他借钱数万,久而未还。为此王戎对女儿冷眼相看,女儿急忙还债,王戎才高兴了。他的侄子结婚,王戎送他一件单衣,婚后立即索回。王戎园有李树,品种很好,常拿到市上出售。他怕这种品种扩散,出售前便将李核钻破。王戎因上述行为获讥于世,时人称之为“膏肓之疾”。304年(永兴元年),成都王司马颖为丞相,居邺,滥用威权,任用亲信。驻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奉晋惠帝北伐,与司马颖的将领石超战于荡阴,司马越军大败,石超劫获惠帝至邺,王戎乃由洛阳赴邺。后来,王浚等在幽州起兵打败司马颖。司马颖挟惠帝逃回洛阳,王戎复跟随回洛阳。不久,河间王司马驻洛阳的将领张方,逼惠帝西迁长安,王戎随行,途中逃往郏县。翌年死,谥号“元”。
6、王衍(256~311) 字夷甫。西晋大臣。琅琊临沂(今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城)人。出身士族。“神情明秀, 风姿详雅” 。童年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见到他,说,“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272年(晋武帝泰始八年),被举为辽东太守,不就任。后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出任元城令,又召回京城任中庶子、黄门侍郎。王衍妙善玄言,以谈《老》、《庄》为事,发现所谈义理有所不妥,随即更改,人称“口中雌黄”。王衍自恃“盛才美貌”,常自比子贡,名声倾动当世,时人谓之“一世龙门”。后进之士,莫不景仰仿效,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王衍家中资财山积,标榜清高。他的妻子郭氏,系贾后之亲,为人贪浊,聚敛无厌,王衍自己则不言钱。一次,其妻欲试验他,命婢女以钱绕床,使不能行走。王衍晨起见钱,对婢女说:“举阿堵物却!”六朝时称“这、这个”为“阿堵”,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这些东西拿开”。后世因称钱为“阿堵物”。王衍虽历任显要官职,但在皇族争权、晋室危亡之际,不能对国计民生有所建树,而是畏首畏尾,专谋苟全自身。他的女儿为愍怀太子妃。299年(元康九年),太子遭贾后诬陷被废,王衍自表离婚,太子妃恸哭回家。后太子秘密写信给王妃,陈述自己所受诬枉,王衍也不敢奏闻皇帝。301年(惠帝永嘉元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王衍假装颠狂、刀砍婢女以避祸。后来,王衍历任尚书令、司空、司徒。307年(怀帝永嘉元年),太傅司马越专擅朝政,王衍向他建议,朝廷处于危乱中,当赖文武兼资的地方长官来维系。于是以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他对二人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你二人在外而吾居中,是为“三窟”。309年(永嘉三年),王衍进为太尉。翌年,汉刘粲、刘曜、王弥、石勒等进攻洛阳,城内饥困,朝议欲迁都以避难,他却以为不可,卖牛车以安众心。十一月,东海王司马越以讨石勒为名,帅甲士4万撤出洛阳,以王衍为军司。翌年三月,司马越病死于项(今河南沈丘),以后事付王衍,众推他为元帅。四月,石勒率轻骑追赶晋军至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晋军全军覆没。随军贵族和大臣全部被俘。王衍还想苟活,自称自少不愿做官,不想干预政事,并劝石勒建国称帝,石勒予以驳斥,下令推墙将他压死。
7、王廙(276~322) 字世将。晋书画家、文学家。琅琊临沂(今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城)人。王导从弟。晋元帝司马睿姨弟。父王正,曾任尚书郎。王廙出身门阀士族。能属文,工书画,亦善音乐、射御、博奕、杂伎。王廙于304年(永兴初)辟为太傅掾,曾跟随东海王司马越西迎晋惠帝由长安返洛阳,封武陵县侯,出为濮阳太守。307年(永嘉元年)琅琊王司马睿镇建业,王廙弃郡过江相投。司马睿大为高兴,以他为司马,领庐江、鄱阳二郡。31 0年(永嘉四年),扬州都督周馥阴谋反叛被讨平。315年(建兴三年),杜弢率领的荆襄流民起义军亦被镇压。王廙参预了这两次战争,因功除冠军将军,镇石头城,领丞相军咨祭酒。王廙性格乖戾,处事轻率。315年(建兴三年),他的从兄征南将军王敦忌嫉荆州刺史陶侃,将其左迁广州刺史,而以王廙代之。王廙不受欢迎,遭荆州将吏马俊等袭击,逃奔江安。王敦派军镇压了马俊等,他才得以入荆州。在荆州肆意诛戮陶侃时的将佐及隐士皇甫方回,大失荆州士民之望,人情背离。晋元帝司马睿不得不将他召回京师,以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322年(永昌元年),王敦以讨刘隗、刁协为名,在武昌举兵。晋元帝派王廙去劝说王敦停止进军京师。他不但不能说服王敦,反而为王敦效力。王敦逼晋元帝妥协后,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刺史。以王廙为平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不久死去。谥曰“康”。王廙拙于政事,文学艺术的成就却很突出。他酷爱书法,永嘉中南渡时,将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折叠缀入衣中,携至江南。他备精隶、真、草各体。王僧虔《论书》认为“右军之前,唯廙为最”。唐张怀瓘《书议》将他的真书列为第三。在其《书断》中又列王廙的隶、草书入能品,飞白书入妙品。王廙的书法作品有楷书《两表帖》,草书《二月十三日帖》、《嫂何如帖》等。在绘画方面,王廙善画人物、鸟兽。他的作品《畏兽图》、《吴楚放牧图》、《狮子击象图》等,分别著录于《梁太清目》、《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王廙书画受到很高的评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认为“过江后为晋朝书画第一”。王廙反对摹仿前人,主张“行己之道”。《历代名画记》载,他曾画《孔子弟子十哲图》付与王羲之,并对他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隋书·经籍志》著录王廙文籍10卷,已佚。今存其为晋元帝即位时所撰的歌功颂德的《中兴赋上疏》、《白兔赋》等。
8、 王敦(266~324) 字处仲。晋大臣。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兰山区)人。士族出身,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 王敦之父王基, 官至治书侍御史。《晋书》本传说王敦“眉目疏朗,性简脱”,学通《左传》,好清谈,口不言财利。娶晋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任太子舍人。王敦性残忍。有一次他与王导同到王恺家赴宴。一女伎吹笛因“小失声韵”,王恺即把她打死,举坐改容,王敦神色自若。另有一次,王敦、王导又到王恺家,王恺令美人劝酒,客有不干杯的就把美人杀死。美人向王敦劝酒,王敦故意不喝,美人悲惧失色,而王敦傲然不视。王导叹息说:“处仲刚忍,不得善终。”299年(晋惠帝元康九年),愍惠太子司马遹遭贾后诬陷被废为庶人。第二年令幽禁于许昌宫,并规定官属不得辞送。王敦冒犯禁令,到路侧流涕拜送,颇得人们称赞。后任给事黄门侍郎。301年(永宁元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等起兵讨伐。王敦劝说其叔父、兖州刺史王彦响应司马冏,立了战功。晋惠帝复位,王敦累官至侍中。307年(怀帝永嘉元年),掌政的东海王司马越以王敦为青州刺史,不久又召回京师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将侍婢百余人分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车还洛阳。永嘉三年,出为扬州刺史。当时据吴兴的建威将军钱王会欲谋杀王敦,反叛朝迁,王敦奔建业。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琅琊王司马睿以他为安东军咨祭酒。他和族弟王导共同扶助翼戴司马睿,使他树立威望,收系江南人心,培植起军事政治势力。311年(永嘉五年)王敦出为扬州刺史,不久,进为左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他会同历阳内史甘卓、扬烈将军周访,将不听司马睿教令的江州刺史华轶击灭;又指挥武昌太守陶侃、豫章太守周访等镇压荆湘一带的流民起义,杀其首领杜。因功进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汉安侯。自此,他掌握了长江中上游一带的军政大权,得选置刺史以下官吏,统辖州郡。318年(建武二年),司马睿称帝,以王敦为大将军,领江州牧,后改荆州牧。王敦既掌重兵,遂欲专制朝政,引起晋元帝司马睿的嫌恶和畏惧。晋元帝便重用丹杨尹刘隗、尚书令刁协等与之抗衡。321年(太兴四年),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守合肥,刘隗为镇北将军镇守淮阴,名为讨伐石勒,实为防御王敦。322年(永昌元年)正月,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武昌。三月,王敦攻入京师,杀周岂页、戴渊、刁协,刘隗投奔后赵。朝廷以王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驻武昌。他自领宁、益二州都督,并取消司徒、丞相府,以司徒府的官属作为自己的“留府”,以遥控朝廷。同年闰十一月,司马睿忧愤而死,明帝司马绍继位。王敦阴谋篡位,威胁明帝手诏征他入京辅政。翌年四月,王敦率部东下,屯于姑孰(县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自领扬州牧,以其兄王含为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不久患病。王敦无子,以王含之子王应为嗣。翌年病重,以王应为武卫将军以自副。六月,明帝决定讨伐王敦。七月,王敦以王含为元帅,率军5万进犯建康,与明帝军队战于秦淮河。王含大败。王敦听说后,说:“我兄,老婢耳;门户衰,世事去矣!”接着死去。王敦之党被平定后,朝廷对王敦剖棺戮尸,悬首示众,观者称庆。有文集10卷,已佚。
9、刘超,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系城阳王刘章的后代。由于为人“忠谨清慎”,被琅琊王司马睿提拔任用,并跟随司马睿南渡江左,司马睿称帝后,刘超深得信任。他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中无储蓄。元帝每次给他赏赐,都坚决谢辞,得到元帝的好评。在出补句容县令期间,为政“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该县以前收赋税时,官员都亲自到乡间挨家挨户的调查其资产,弄得群众苦不堪言。刘超一改旧例,在各村张帖收税的布告,让老百姓自己将家产写好报到县里。结果,收入却大大超过以往的年份。后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零陵伯。刘超身居高位,但家中十分贫寒,《晋书》称其妻子儿女的生活几乎都不周全(“妻子不赡”),足见其之清廉。
10、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东晋开国大臣。初袭祖爵即邱子,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永兴二年(305年),晋室以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出镇下邳。睿因知王导韬略过人,便请求要其担任安东司马。从此,二人关系更为密切,“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用王导计,始镇建邺”。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司马睿于公元318年在建康(今南京市)称帝,王导任丞相。睿称帝时,邀王导和他坐在一起,受百官朝拜,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司马睿初到江南时,南方士族对他很冷淡,王导等深知,如果得不到南方士族的尊重和支持司马睿的统治是不会稳定的。在与王敦磋商后,乘三月上巳节,请司马睿亲自出宫观禊。当时,元帝乘着肩舆,在隆重的仪仗簇拥下,巡行街市,王敦、王导等北方南迁士族首领,都骑马跟从。顾荣、贺循等江南士族首领见到后,十分惊惧,“相率拜于道左”。其他地方名流,自然不敢怠慢了。“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王导有举贤任能之长:永嘉五年(311年)六月,西晋首都洛阳被匈奴贵族首领刘曜、石勒、呼延宴等攻陷,北方士族纷纷南迁。王导面对此景,劝告司马睿“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在广招人才方面,可谓具有慧眼之识。
恢复中原、统一中国,中王导的光辉思想。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一段精采的记述:“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谬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众人皆收泪而谢之。后来,司马睿根据王导的积极建议,派祖逖等北伐中原,一度几乎收复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
王导历任东晋元、明、成三帝时代,出将入相,官至司徒,封始兴公,进位太保。他对江南地区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对稳定东晋王朝和社会的安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