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早期共产党员:孙善师、孙善帅
兄弟齐革命 泺口共就义
撰稿人:顾玉妮
这里,是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桥西村,孙氏兄弟为共产主义而舍命捐躯的事迹代代相传,散发出信仰的光芒……
这里,是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塑像巍巍,铭记着孙氏兄弟的浩然正气……
孙善师 孙善帅
双双入党
孙善师和胞弟孙善帅,出生于兰山区义堂镇桥西村一户中农家庭。
孙善师,又名孙镇国,1904年生。18岁进入临沂城的山东省立第五中学读书。他学习成绩优良,喜爱体育运动,擅长素描写生,关心时事政治。
弟弟孙善帅,又名孙镇东,1908年生。在哥哥的影响下也发奋读书,1924年,孙善帅同样考入省立第五中学。
1926年秋,孙善师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开始,山东人民的革命情绪十分活跃。不论城市、农村,党的工作都有较快发展。在革命群众运动的影响和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孙善师思想进步很快。1926年冬,与第一师范同学刘之言一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孙善帅1927年省立五中毕业后,投笔从戎。当时,军阀混战殃及临沂,孙善帅看透了旧军队中的种种黑暗腐败现象,内心十分愤懑。1928年3月,他毅然脱离旧军队,去江苏赣榆县投奔共产党地下党员董少白。董少白向孙善帅讲述了当时的形势和革命道理,劝其继续求学深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的派遣,孙善师与刘之言等离开济南回临沂,以教学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工作。1929年9月,被聘到郯城县立第一小学任教,不久转到郯城县立第三小学(又称马头三小)任教。1929年10月,中共鲁南第一支部在马头三小建立,刘之言任书记兼宣传委员,刘谐和任副书记,孙善师任组织委员。支部建立后,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二是组织“读书会”等团体;三是编辑出版《农民》《红色鲁南报》等革命报刊;四是在郯城南关设一小型商店,起名“摩登商店”作为地下联络点。
1930年春夏之交,孙善帅接到哥哥孙善师的来信,让他到郯城三小复习功课,准备参加济南的山东省立高级中学招生考试。在这里,他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31年秋,孙善帅考入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济南“读书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之中。
投身革命
1932年5月,中共鲁南第一支部与中共徐海蚌特委鲁南特派员唐东华取得了联系。6月初,在唐东华指导下,建立了中共郯城县委,刘之言任书记,孙善师任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以中共郯城县委的名义起草《中共郯城县委告全县大众书》,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领导临沂五中、临沂三乡师、郯城师范讲习所、郯城一小、马头三小等校师生的罢课请愿斗争。积极组织学生罢课,组织群众游行示威,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内战的主张。
在济南的弟弟孙善帅从事革命活动同样也是工作出色,曾代表党组织到南京、汉口等地参加党的会议。1932年春,孙善帅担任了团济南市委组织委员。为深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反抗国民党军阀韩复榘的斗争,他经常深入到学校中去开展工作。1932年下半年,他任共青团山东省特委宣传部长。
1932年9月,中共郯城县委改为临郯县委,刘之言任书记,孙善师为委员。根据中共徐海蚌特委的指示,决定以四哨村(今属兰陵县磨山镇)为中心,组织“郯马暴动”,并由孙善师等人作暴动准备。由于叛徒出卖,暴动计划失败,孙善师等6人被捕,后转送济南监禁。
携手就义
哥哥孙善师被捕入狱时,在济南的孙善帅正忙着推动党的外围组织。这期间,党的山东省委机关接连遭敌破坏,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孙善帅胆识过人,往返于济南、鲁南之间,不断地发展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与反动派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1933年初,孙善帅任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代理书记,同年2月,由于叛徒陈衡舟出卖,中共山东省委和团省特委、团市委机关遭到破坏,团省特委代理书记孙善帅被捕。
孙善师、孙善帅兄弟俩被关在济南同一个监狱里,他们不畏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在狱中,同敌人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
在狱中,孙善帅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1933年8月18日,孙善师与孙善帅等9名共产党员被押往济南泺口刑场。刑场之上,他们站成一个圈,呼着口号,唱起《国际歌》。孙善帅身中九弹才倒下!和孙善师、孙善帅兄弟俩一起在济南泺口刑场被杀害的共九名共产党员干部,史称“泺口九烈士”。
孙善师牺牲时,年仅29岁!
孙善帅牺牲时,年仅25岁!
《泺口九烈士》 史料:
李春亭,原名祖茂林,1901年生于安徽省宣城县,1926年3月入党,曾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
李伟仁,原名刘远翔,1904年生于四川省岳池县,1925年底入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
孙善帅,原名孙镇东,1908年生于山东省临沂县(今临沂市兰山区),1931年冬入党,曾任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代理书记,1933年2月在济南被捕。
张福林,原名张梦荪,1910年生于山东省博兴县,1928年入党,曾任共青团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
唐东华,原名唐纪虞,1905年生于江苏省邳县,1927年春入党,曾任中共徐海蚌特委鲁南特派员,1932年10月在郯城被捕。
段亦民,原名段明光,1900年生于山东省临朐县,1926年秋入党,曾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1932年9月在益都被捕。
郑心亭,原名郑云岫,1909年生于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1932年8月在益都被捕。
孙善师,原名孙镇国,1904年生于山东省临沂县(今临沂市兰山区),与孙善帅为同胞兄弟。1926年冬入党,曾任中共郯城县委组织委员,1932年7月在郯城被捕。
王常怡,原名王清怡,1905年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1931年入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秘书,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